1
在我學習軟件碰到困難,并看到舍友如此快就做到了我做不到的事時,我很糾結。
所以我就琢磨為什么舍友在不做筆記的情況下也可以那么快就記住了老師講的步驟和理解了老師講的內容。而我記筆記也沒那么她記得完整。
究竟是為什么呢?我問她,她叫我去玩玩吃雞游戲就好了。我才不呢,功夫在詩內不在詩外。
我猜,那么多的知識如果一點點地記肯定不行,根據我做完之后回想步驟時,她可能根據結構來記憶的,可是還有一個問題,在沒看到完整結構時她又是怎么記憶的?
所以在老師剛開始做的任何物體的時候,自己就要很清醒地不斷問自己問題這個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它是個整體嗎等等問題,目的要讓自己清楚當下做的物體的位置在哪到哪一步了。
做完了之后自己又要梳理整一個結構,總體是什么,需要注意的點是什么,必須要不斷地提問來獲知狀況。
猜想出結論:一、她本身就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并且知道了一些內在的結構。所以她會更快地記住并理解。二.她腦海中有清晰的定位。也就是老師在講到哪一步時,她是清醒的,并且還知道上一步如何引導下一步。
由此,我自己要做出訓練。趕緊補充相關的知識,并且要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好讓自己知道自己走到哪兒了。
所以第二天開始就按照計劃開始。有好一點點吧,但是還沒有那么快就提高的時候,我會焦慮,筆記也少做了,所以后來中獲取的效果跟之前也差不多。
眼見沒什么效果,自己就更煩躁,覺得自己怎么那么笨呢!最重要的是還不接受自己笨,覺得自己也要像別人那樣快記住才是好的。有了這種想法,就更加急功近利,反而連一點筆記都不想做了,所以后來的情況比之前還要糟。每天都要糾結自己笨自己做不好,而且眼前作業也做不好。
2
這樣的情況,直到看了曾國藩的故事才有改善。他考科舉失敗了那么多次,他反而沒有收到消極的信息,反而是得到了正向的反饋。
書中文字說道(曾家沉浸在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喜悅中,這更讓曾國藩堅信了他的看法:人蠢不要緊,只要努力堅持,就能成功。同時他也篤定了這樣的人生觀:既然我是笨人,那將來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機不取巧不走捷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我只走那條看上去最笨、實際上最踏實的路!)
看到這兒時,我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我應該要學習他這種想法,因為自己是個笨人,所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更加謙虛地去問別人,要自己多多去練習琢磨。而不是自我否定、焦慮、傷心的。以后就做一個踏踏實實的笨人吧!
思想決定行為,我在上課時仍然會記筆記,并且記得更詳細了,但是我不會覺得自己笨啊學習慢了。有一次,一個內容還挺簡單的,但是我也記下來,旁邊的同學說這個也需要記啊?我竟然說了一句“因為腦子笨,所以手要勤快點。”
最重要的是,我不糾結自己是不是個笨人之后,心態放開了,學習態度也擺正了,所以學習時比較輕松反而學得進去。
后來,那些記憶力好的人也有失憶的時候,忘記了一些步驟,就來看看我記的。既然在課堂上不能消化得那么快,那我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來,在課后再將它練習到下意識都能做出來。
而且學了一段時間,反而覺得如何記筆記也是個很重要的事呢,還要去琢磨琢磨怎么做筆記最好,哈哈,要繼續努力,踏實地當個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