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編輯完稿子,一遍又一遍的校對排版,稿子反復看了幾十次,故事沒有矯揉造作,文風踏實中帶著點兒俏皮。稿子里有一段故事: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戀愛,他們在一起三年半,一個沒有結局的結局。
剛發表完稿子,網友評論:最后還是輸給了時間和距離。我回復了:敗給的不是時間和距離,是自己。
初戀,那年我十七歲,異地,戈壁沙塵與白山黑水。高考前的冬天我們輸給了自己。
初戀大概是荷爾蒙和理智的抗衡,荷爾蒙勝,初戀萌芽,荷爾蒙盡,初戀暴斃。
? ? ? ? ? 長情,不慍不火的煨著。
? ? ? ? ? ? ? 深情,了解和尊重。
? ? ? ?情深不壽,深情不及久伴。
于是那些嘴上追求愛情的男男女女打著向現實低頭的口號,首要選擇了物質和門當戶對。
我今年23歲。無愛情的婚姻,就如同參加了一場艱難的持久戰,沒人知道這場戰役具體會持續多久,結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全身而退是不太可能了,“敵人”的爪牙非咬掉你一肢半體才罷。也可能加入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敵不動我不動,劃定停火區,安穩的直到雙方“士兵”老去。
也許,多年之后我也會打著向現實低頭的口號,選擇了持久戰,但我想這很愚蠢。
你遲早會遇到愛情,它來的剛剛好是幸運和努力的結果。如果它來的很晚,且你已向現實低頭時,對你的家庭來說,那就是一場災難。
后來我在深夜里慢慢咀嚼往事時,發覺人與人的關系,大抵可以說是兩條相交線。在交點重逢時熱情相擁,而后過了交點便是上下兩端,愈延長相離愈遠。
定律也好,巧合也罷,在這個社交情誼泛濫的年代,對感情,太難做到不慍不火。情深不壽。大部分人都嚴格地遵守著“別太認真,大概就是贏了”這一原則。 ???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文字里療尋求慰籍。
生活是否美好不在于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 而是取決于你的內心是否富足。
? ? ? ? ? ? ? ? ? ? ?作者|婭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