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早接觸佛教,就是小時候大約十幾歲時,與父親、母親在農村過各種廟會時,去廟里玩,看見廟里擺放著一些彩色的雕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兇神惡煞,也有十八層地獄的描述,感覺很是恐怖嚇人!但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手中拿著香,雙膝跪在神像面前,口中還默念著什么,在虔誠地跪拜著,我的敬畏之心也猶然而生。
最早認識到佛教是一門高深學問是在高三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數學老師喜歡佛教,在和他課后閑聊時,談論到佛教,他就說他在讀佛教的經書。當時聽了很驚訝,我就問他說那不是迷信嗎?魏老師說,佛教不是迷信,是一種哲學,是教人如何認識宇宙、社會、人生的大學問。當時聽了也不是很懂,由于忙著準備高考,也就逐漸忘記了。
后來上大學后,也沒有機會學習和了解。可能是當時的認識和經歷還達不到。畢業后到了外地工作,不是很滿意,從大城市一下子來到了海邊農村,那種失落的心情很難釋懷。當時接觸到一本叫做壇經的書,寫的是六組慧能一生的傳記,當時很感興趣,因為沒有像其他佛教經書那樣晦澀難懂,它里面的一些觀念我感覺還可以接受,這可能就是最早的正式接觸佛教經典吧。后來看了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我就被里面的優美文字吸引力,還有就是那些似懂非懂得語言,就吸引我不斷的深入了解。
后來,因為有同事也喜歡佛教,我們經常探討交流,對佛教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在我對他的認識是,是一種教人如何智慧的面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智慧,他需要人去自己感受和體會。他提供了達到的方法,他讓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宇宙的本質。他也不是消極的代名詞,只是看透之后的達觀和不執著!相反他提倡積極的參與社會和改變自我對社會的認識,他是有益于我們認識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