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湖南衛視退片的《海上牧云記》遭遇劇情反轉,網友為何大多棄劇

?隨著《九州·海上牧云記》播出大半,網友對于該劇的吐槽也從最初的一邊倒出現了兩極分化,喜愛的人分分鐘都不愿意錯過,吐槽的人覺得回憶太多,劇情拖拉紛紛棄劇。

從開播的盛況來看,《九州·海上牧云記》的確是擔得起這個美譽的。符合角色定位的服裝道具和化妝,以及小演員的挑選和對于九州宏大世界的描繪都具備了一部大氣磅礴的史詩巨制的雛形。

這樣的九州不同于架空歷史的玄幻及神話劇中瑪麗蘇和杰克蘇的劇情設定,雖然也有盤古和魅靈的背景設定,然而在當時九州的大環境中,從女媧補天到盤古開天辟地以及蚩尤大戰之后的九州,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而《九州·海上牧云記》的深刻也正是在于在一個宏大的混沌世界中,講述了一個單純的個人兩極分化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蛻變與成長。其實說到底還是寫的人心與人性。牧云笙的人與魅靈的身體結合,讓他在好人與壞人、人與魔之間猶豫不決而不斷糾纏,每個主角星命的設定也切合了九州時代對于天神的敬仰和遠古時代荒蠻大地上的一種圖騰寄托。

這樣的九州才會不斷的上演戰爭與慌亂,饑餓與貧瘠,所以才有為了爭奪地盤的弱肉強食、陰謀算計和刀光劍影。

今何在的敘事與構思也正是從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出發來通過人塑造宏大的世界觀,又在世界觀中感受到人的渺小與無助。

然而,故事雖好,但是一部《九州·海上牧云記》卻要用75集的時長來講述,的確是讓人需要有耐心才能看完。

縱觀前四十集的劇情,其實已經能夠清晰地明白,人類皇族牧云家的六皇子牧云笙、大將軍之子穆如寒江、瀚州八部落的后人碩風和葉之間家國情仇、爭奪天下的傳奇故事已經定型并且開始走向三人刀戈相見,復仇與為愛奪取地位的高潮,然后再經過短暫的高潮后結尾,其實就已經很完美了。

這樣看來,階層固化已然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爭權奪勢永遠是皇族和貴族一代又一代的紛爭與宿命。貧窮老百姓永遠只能充當戰爭的炮灰和鐵蹄下的陰魂。

然而,導演偏偏不這樣,硬要讓觀眾在戛然而止的贊美后徒增罵名,正如很多網友慨嘆,看完《九州·海上牧云記》真的是滿滿的回憶。這里的回憶不是美好的回憶,而是無論從主角到配角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先回憶做這件事情之前的起因、原委和結局,生怕觀眾不記得或者記性不好忘記了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更讓人備受折磨的是,回憶一遍也就罷了,但是至少三遍,甚至四、五遍的回憶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編劇和導演把觀眾當傻子,那么最終只能證明他們是傻子。觀眾棄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們說好的作品,不是不能有回憶,也不是不能注水,關鍵要選擇合適的點,根據劇情需要和角色設定而加長敘事篇幅。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前情回顧和后事重提,那么觀眾直接看湖南衛視的神剪輯就可以了,至少好過在劇中被折磨。

于是很多本來對該劇很是期待和忠于劇中人設和演員的觀眾忍無可忍中選擇了在30多集或者50多集后開始放棄。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是也是一種沉痛的警示。

現在一部隨隨便便的電視劇都要拍攝50集以上,又流量明星的更是動輒70集,而為什么80、90年代拍攝的那些經典影視劇能夠涌現出很多的優秀經典,首先就是因為劇集在30集左右,這其實已經足夠講述好一個完整而精彩的故事了。


《大宅門1》40集、《潛伏》30集,就連史詩巨制《康熙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也都是46集,這可是講述了一個朝代的變遷與歷史更迭!而且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試問一個講述虛構時空中三個少年成長的故事需要70多集的劇情來介紹嗎?

這就注定了劇情不夠愛情來湊,愛情不夠回憶填補的注水無可避免了。

在《九州·海上牧云記》中大量的回憶情節,通過插敘、倒序以及順序的方式不斷的如植入廣告一樣來回播放,其中有一段是穆如寒江跳下地宮搭救蘇語凝和陸殿下在里面營救的劇情,后來在三個人不斷的回憶中重復了諸多情節,生怕觀眾不記得他們是如何被搭救以及如何在地宮中搏斗的。

甚至在配角的回憶中,也是不斷的回憶,從小時候的相遇到相愛相殺,乃至最后分別都有不斷的回憶殺。

難怪很多觀眾終于忍無可忍,很多網友表示,已經棄劇。

甚至有網友表示:這個導演的水平太業務了,還是去干他攝影的老本行吧。這部劇要是沒有蔣勤勤,周一圍等一幫演技派給撐著,絕對就是部爛劇,什么呀越看越墨跡,撐到40集果斷棄劇。

眾多網友的吐槽都集中在劇情拖沓,回憶片段重復多,表示,勉強看了30集,再也看不下去了。沒完沒了的回憶真是折磨人。有網友一度表示:死于無知的編劇。

當然這個鍋也不一定要編劇來背。但是最起碼一部優秀的電視劇除了最基礎的內容扎實,情節緊湊,演員演技到位之外,對于觀眾智商的尊重也是起碼的要求吧。

然而現在的影視劇市場則形成了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圈,80、90年代拍攝影視劇是導演中心制,編劇和劇本還是放在首位的,演員往往是遵于導演和劇本的,無論多大牌的演員,都要聽從導演的安排。那時候,物資困乏,經濟并不富裕,所以很少有大量的企業和熱錢流入影視劇市場進行投資,這其實也很好的保護了影視劇的創作氛圍。

沒有外來資金的注入,雖然拍片會有一定難度,但是只要是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往往會讓所有人專注于劇本打磨和道服化的精心設計,以及演員演技的彰顯,不會被資本左右而無恥的注水和植入很多違和的廣告,所以大家都有一種敬畏心和信仰來看待這個行業和對待演員這份職業。

到了如今,影視劇市場的火爆也讓很多輕松賺錢的大老板看到了賺快錢的商機和動力,大手一揮投入大量資金,于是,影視劇市場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投資人想讓誰當主角就當,想怎么改劇本加戲都可以,甚至隨意到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然后,我們看到玄幻劇中也能植入X師傅的廣告,一碗X一酸菜方便面也能讓都市白領吃的津津有味贊不絕口,全程觀眾看得反胃尷尬,劇中人物卻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當然,我們也是肯定《九州·海上牧云記》的優點和遵于原著,寫實拍攝和用心,但是瑕不掩瑜,還是有很多的槽點在里面。一言不合就回憶,觀眾只好跳著看其實也毫無違和感,因為你錯過的劇情,總會在后續的回憶中找到答案,而且還能連貫起來,無縫對接。這就是一部注水劇的偉大之處。

也難怪湖南衛視會因為注水嚴重而棄劇,現在想來并不是因為前九集沒有看到成年后的主角,而是因為看到后面劇集中的不斷回憶來刷存在感而覺得對不起他們目標定位的90后和00后觀眾吧。

從這一點來看,湖南衛視對于觀眾的定位和喜好把握還是很精準和持之以恒的。不像有些電視臺選劇的標準毫無章法,有錢就買大咖和流量明星加盟的,沒錢就買二輪三輪播放的,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希望看到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不是越長越好,而是長也要有長的道理,有人說《西游記》和《甄嬛傳》再加20集也可以一口氣看完,而某些XX之戀的電視劇看海報就想吐槽棄劇,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于是,很多網友就支招,如果從第十集開始看《九州·海上牧云記》或者任性地跳脫著看,一樣可以完整地看完這部劇,而不會錯過大致的劇情,最后再看一下大結局就知道的八九不離十了。

(文 | 徐亨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