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注析》竹竿——思歸

進度條59 -160

我要把每首詩讀成一個故事。

這是衛風第五首,全詩共四章。魏源說《竹竿》的作者是許穆夫人,她的作品還包括《泉水》和《載馳》。這一說法沒有確鑿的證據。不論此詩是否出自許穆夫人,這種詩詞語工整,風致嫣然,思歸之情躍然紙上。這首詩的示現寫作手法值得注意。

國風·衛·竹竿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詩的主旨

這是一位衛國女子出嫁別國,思歸不得的詩。

爭議點在于女子思歸為何。

爭議:

1. 《毛序》說:《竹竿》,衛女思歸也。適異國而不見答,思而能以禮者也。朱熹批評他說,未見”不見答”之意。


2. 魏源認為是許穆夫人之作,在衛被戎狄滅國后的憂思。但從詩意本身來看,并沒有黍離之悲。


3.方玉潤說,此詩應不是許穆夫人的作品,詩中也沒有不見答之意。他說:蓋其(《竹竿》〉)局度雍容,音節圓暢,而造語之工,風致嫣然,自足以擅美一時,不必定求其人以實之也。俗儒說詩,務求確解,則三百篇詩詞不過一本“記事”,欲求一陶情寄興之作,豈可得哉?”

方玉潤是從藝術風格上來推度此詩的主題,比憑空穿鑿附會要高明得多。


寫作技法

示現的寫作手法:所謂示現,是將實際上不聞不見的事物,說得如聞如見。這些事物或者已成為過去,或者沿在未來,或者純屬想象。這是作者想像活動表現最活躍的一種修辭格式。


這首詩共四章,第一章是寫舊時釣游之樂,第二章寫嫁時途中所經,第三章寫嫁前嬉戲之景,三章都是回憶。第四章是想像。

分別從回憶與推想兩個不同角度,寫出了遠嫁外地的女子思鄉懷親的強烈感情。

注釋

籊(tì)籊:長而尖削貌。

爾思:想念你。爾,你。爾,在詩中指往事

遠:指衛國的路遠

莫:不能

致:到達

泉源:一說水名。即百泉,在衛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水。

行:遠嫁。遠:遠離

瑳(cuō):玉色潔白,這里指露齒巧笑狀。

儺(nuó):通“娜”,婀娜。一說行動有節奏的樣子。

滺(yōu):河水蕩漾之狀。

楫(jí):船槳。檜、松:木名。檜(guì),柏葉松身。

駕言:本意是駕車,這里是操舟。言,語助詞,相當“而”字。

寫(xiè):通“瀉”,宣泄,排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