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大學同學聊天,她說新找了一個男朋友,在一線城市上班,月收入12000左右,32歲比她大了幾歲,那個人特別好很溫柔,但是最近要結婚,要買東西的時候發現他沒有存款,就是沒有存過錢,需要買東西還得問父母要錢,然后問他工作這么久錢去哪里了也說不出來,就不太想結婚了,問我該怎么辦?
在我看來,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當他到了30而立之年身上沒有存款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要和他結婚。
可能很多人看我這么說會覺得不是很恰當,認為我用錢去衡量愛情,但是你要注意一點是當一個30歲的人,除了自己或者家人生了一場大病,或者是其他特殊情況之外,不可能一點存款都沒有。
但是現實是大部分的人的存款連一萬都沒有,很多人可能到了35歲都沒有任何的存款。那么問題是錢去哪里了?有2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是城市高房價帶來的迷途心態另一個是消費陷阱。
首先我們來說第一個,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雖然一個月掙得很多,有時候一個月掙1萬2萬甚至3萬。但是和三四線打拼的人相比反而更是攢不到錢,甚至到年底還要欠錢。
為什么會這樣?那是因為在一線打拼的人,每個月拼死拼活攢錢,最多也只能攢下個幾千,但是相比于每個月高昂的房價,他每個月所攢的錢就不值一提,但是在三四線城市打拼的人,雖然起點不高,收入也不算高,但是當地的房價能讓他有看頭,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努力,然后再向父母要點錢是可以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的,正是因為他看得見,他才愿意去努力攢錢。
然后我們在轉頭看看那些在一線打拼的人,面對著幾萬甚至10幾萬一平的房價,他們會覺得我攢這么多錢也買不起房子,那我還攢個屁呀。想買什么買什么, 不能虧待了自己。
就這樣下去整個就會陷入一個迷途心態,你會覺得怎么努力也買不起一線的房子索性就不買了,但是你要相信很多時候。你所學習的知識和你的努力,它雖不能給你帶來生活質的變化,但是它卻能讓你有更多思考,更多選擇的空間。
當你攢下5萬塊錢。你可以讓沒坐過飛機的父母坐頭等艙來你的城市旅游
當你攢下10萬元。在基金或者股票下跌的時候,你能在低位買一些
當你攢到了50萬。即使你不想在一線城市工作,你可以轉頭回到34線去買一套房子,你也養得起。
所以同樣的道理,學習讀書和不斷的進修也是如此。他這些行為不能給你改變,讓你的生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能讓你有選擇的馀力,有了選擇權,你以后不會那么被動,所以攢錢很有用。
下面。我們再說一下第二個原因就是消費陷阱,消費陷阱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當我們的收入到達一個層次的時候你身邊的軟件或是流媒體會給你傳播各種概念,忽悠我們消費,榨干我們的錢包。
就單純用奢侈品來講,一個動輒幾萬甚至10幾萬的包,很多人是買不起的。你一個月收入1萬多點,你也知道自己買不起,但是商家會想辦法讓你去花錢,于是他們絞盡腦汁創造了一個叫做輕奢的名詞,你不是買不起嗎?不怕我們,這是輕奢品,不用花幾萬10幾萬,只要花1萬多,你也能消費得起。
什么?銀行卡里沒有存款。沒事,我們這里信用卡消費24期免息可以隨便買,到時候慢慢還。所以到后期你就從打拼攢錢——被消費陷阱掏空——買東西分期——繼續打拼還錢——打拼攢錢的惡性循環下去。在這種環境下你沒有辦法去做想做的事,很多投資機會也悄悄溜走。
下面回來開頭的問題,如果換做是你,你的結婚對象是一個30歲的人,但是ta沒有存款,也就是對未來發生的任何不定性的情況做過打算,你是否愿意和ta結婚呢,婚姻不是兒戲,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存款,那請你把握當下,趁現在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