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全書詳解 第四書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致祖父書

孫男國藩跪稟祖父大人萬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孫在京發第八號家信,內有六弟文二篇,廣東事抄報一紙,本年殿試朝考單一紙,寄四弟、六弟新舊信二封,絹寫格言一幅;孫國荃寄呈文四篇、詩十首、字一紙,呈堂上稟三紙,寄四弟信一封,不審已收到否?六月初五日接家信一封,系四弟四月初十日在省城發,得悉一切。不勝欣慰!

孫國藩日內身體平安。國荃于廿三日微受暑熱,服藥一帖,次日即愈;初三日復患腹瀉,服藥二帖即愈。曾孫甲三于廿三日腹瀉不止,比請鄭小珊診治,次日添請吳竹如,皆云系脾虛而兼受暑氣,三日內服藥六帖,亦無大效。廿六日添請本京王醫,專服涼藥,漸次平復。初一、二兩日未吃藥。刻下病已全好,惟脾元尚虧,體尚未復,孫等自知細心調理。觀其行走如常,飲食如常,不吃藥即可復體,堂上不必掛念。冢孫婦身體亦好。婢仆如舊。

同鄉梅霖生病于五月中旬日日加重,十八日上床,廿五日子時仙逝。胡云閣先生亦同日同時同刻仙逝。梅霖生身后一切事宜,系陳岱云、黎月喬與孫三人料理,戊戌同年賻儀共五百兩,吳甄甫夫子戊戌總裁進京賻贈百兩,將來一概共可張羅千馀金,計京中用費及靈柩回南途費,不過用四百金,其馀尚可周恤遺孤。自五月下旬以至六月初,諸事殷繁,荃孫亦未得讀書。六弟前寄文來京,尚有三篇孫未暇改。

廣東事已成功,由軍功升官及戴花翎、藍翎者,共二百馀人。將上諭抄回前半節,其后半載升官人名,未及全抄。

昨接家信,始知楚善八叔竹山灣田,已于去冬歸祖父大人承買。八叔之家稍安,而我家更窘迫,不知祖父如何調停?去冬今年如何設法?望于家信內詳示。孫等在京別無生計,大約冬初即須借賬,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吳春岡分發浙江,告假由江南回家,七月初起程。

馀容續稟。

即稟祖父祖母大人萬福金安!



這是六月初七日,曾國藩寫給祖父的書信。

第一節,在這一節中,曾國藩回顧了書信來往,重點強調了里面的曾國荃的文章,其實是匯報曾國荃在京的學習狀況,希望祖父能對他放心,也表明自己盡兄長的職責。

第二節,向祖父匯報自己在京的身體狀況,主要是受到暑熱侵襲,而家中人等生病。因為此時北京正處于夏季,這里面主要介紹的是曾國藩的兒子,這也是做祖父的最關心的地方。

插一句,夏季暑病,應當是俾胃虛弱,所以到夏天應當少吃涼的食物,少刺激脾胃。

第三節主要是講同鄉同年梅霖生生病去世,里面主要重點詳細介紹了辦喪事賻儀收支的情況,這固然表現了曾國藩關懷同鄉,撫恤遺孤的感情,但是應該注意的是,重點強調了里面錢數多少,梅霖生病故之后,家中老小自然無依無靠,這時最重要的是給他準備更多的銀子撫恤他的家屬,可見曾國藩,其用心良苦,因為梅霖生,雖然中了進士,但是一個禮部主事是京中的一個小官,工資其實并不高。

第四節,這只是交代廣東之事,暫時得到了緩解,一部分人升了官。

第五節,這一節呼應了上文楚善八叔家的事得到了解決,但是自己家卻更加窘迫。曾國藩希望祖父能夠幫助調停,因為曾國藩自己在京中為官,工資收入是非常少的,再加上家屬已經入京,日常的費用一定會不少。所以他估計到冬季就需借債,自己雖然在京中為官,但是對家里卻不能有所補益,自然內心無比愧疚。此所謂 孝由心生。

文末看似順便提到,吳春岡分發浙江,我猜想,其實暗指他到地方,找到了實缺,又是江南富庶地區,到地方為官以后,經濟上一定有所改變,而曾國藩此時在京中過著清苦的生活,他又立志學做圣賢,又想在祖父母,父母前盡孝,解決家中困境,此時卻看到了同鄉好友找到了實缺,內心是否也充滿著矛盾呢?我猜想這才是真正的曾國藩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