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知識焦慮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 ? ? ? ? ? ? 01

?

? 如果有人提起「焦慮」這個詞,大致上我們會覺得這不是個好的形容詞。但,其實焦慮并不一定是個壞東西。

?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弱肉強食,大自然的優勝劣汰驅使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性,并產生焦慮感,這可以保命。

? 「知識焦慮」也是如此,產生「知識焦慮」說明認識到了「認知不足」,會給自己帶來不安全感和威脅,處于不利的境地。適度焦慮能讓我們保持持續前行的動力,如何客觀看待「知識焦慮」?

? 是什么驅動我們去花錢學習?一方面是想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另外一方面,是恐懼驅動下產生的知識焦慮,害怕的認知跟不上社會腳步,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梁寧在產品思維中提到:「恐懼是痛點。人們會為了恐懼,毫不猶豫的花錢。為什么聽邏輯思維,用得到?因為認知焦慮,還是恐懼嘛。」

? ? ? ? ? ? ? ? ? ? ? ? 02

?

? ? 我自己也報了各種付費的線上線下課、各種付費社群,訂閱了大量得到上的專欄、微信公眾號。總有種,要是不學習就會落后于別人的「焦慮感」。

? 這兩年花了幾萬快用在知識付費上,我想清楚了什么?知識不用于實踐算不上是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參加很多社群,這兒學一點,那學一點,但是什么都學的不精,這并非「高效學習」方式。

? 拓寬自己知識面,并沒有錯。但是得先保證自己一定在某一方面做得比別人好很多,這樣才有「競爭力」。挺認同有位小伙伴提到的「在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深度的前提下,適當拓寬廣度」。要區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是通識教育或是專項技能。?

? ? ? ? ? ? ? ? ? ? ? 03

?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要「以始為終」。要想明白要學什么?為什么而學?怎么學?怎么找到優質信息源?如何把學到的與現實產生聯系?這才是最重要的。

? 東西不用學多,沒有那么多東西非學不可的。先把自身「專業技能」先學深學透,扎實基本功,立好根基才不會倒。想清楚了這些,焦慮感便減少了許多。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