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聽來的一個故事,讓我倚在春光里,痛快地哭了一場。故事大體是這樣的:一個男孩子自幼喪父,母親費盡艱辛將他養(yǎng)大成人。由于教子心切,母親對他十分嚴(yán)厲,導(dǎo)致男孩與其日漸疏遠(yuǎn),讀大學(xué)后就再也沒回過家。
畢業(yè)后男孩進(jìn)入勘探隊工作,接到任務(wù)要去一個荒涼的戈壁勘探銅礦。出發(fā)前男孩突然接到母親病危住院的電報,隊長讓其趕回去探望,可男孩由于一直對母親有怨言,而且想著找到礦立功,就沒有回去。
第一天,男孩由于立功心切,堅持到天黑才趕返宿營地休息。可是荒漠天一黑,就完全不能辨別方向,男孩無法找到宿營地,面臨凍死或被野狼攻擊的危險。就在絕望之際,一名老人提著一盞燈出現(xiàn),為其引路,男孩遂成功脫險。
接下來的幾天,男孩偶爾回來晚了,總能隱約看到老人提燈為其引路。老人每次出現(xiàn)時都與男孩保持二十米的距離,因此男孩看不到老人的臉,只能看到老人衣服后背上寫著阿拉伯?dāng)?shù)字“15”,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老人后背上的數(shù)字越來越淡。
終于有天男孩找到礦脈后,依舊是天色已黑,老人在為男孩帶了最后一次路后,身影如煙一般消失了。男孩由于勘探有功,隊里給他開表彰會。會上,男孩接到電報,說他母親病情惡化,突然去世了。男孩趕到醫(yī)院奔喪,醫(yī)生告訴他:他母親雖一直昏迷不醒,但身體機(jī)能沒有問題,只是昨晚突然醒來,說兒子總算沒事,她也可以放心了,然后就停止了呼吸。
男孩聽得有些莫名其妙。頓了頓,醫(yī)生又說了件怪事:男孩母親在床上躺了很多天,一直醒不過來,但不知為什么,每天早上護(hù)士查房,總能在她腳底看到泥痕,頭一天清理過后,第二天又會出現(xiàn)。難道她每晚會醒來,偷偷去走動?實在沒道理。
男孩聽到這,心里咯噔一下,待看到母親尸身,頓時淚流滿面——原來母親身上穿著的病服,背上正是阿拉伯?dāng)?shù)字“15”!而母親去世之時,正是男孩發(fā)現(xiàn)礦脈的那天。
所謂“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男孩的母親,想必不放心兒子,在彌留之際,靈魂出竅,夜夜化作提燈的老人,為兒子照亮回營的路。
世間父母,對孩子的愛大多如此,至死都放心不下,難以割舍,可惜孩子總是對他們?nèi)狈Π堇斫?,直至落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境地。
我想,這個世界,不可辜負(fù)的除了春光和韶華,更有父母似海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