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無題

宇宙自我存在就是意義,跟有沒人類沒有關系 VS 從人類角度來看 ,沒有了人類,宇宙也失去了意義。


這明顯是一個哲學問題。

唯心論可以這樣回答,如果沒有人類,世界就不會存在,也談不上什么意義,再極端一點,沒有我的存在,那么世界也不會有存在的意義。

相反的,唯物論可以這樣回答,沒有人類,宇宙照常存在,它的存在正如我們要窺探的它的存在的意義一樣,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就別說宇宙了,46億歲的地球存在意義與人類的認知也沒有任何關系。

人對于宇宙來說就如同微粒對于地球,那么生命是毫無意義或者說意義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的,現代人所謂的生命的意義全是來自于人的主觀和對于人類來講,并不是將人置于宇宙這個大環境下所得的客觀結論,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都被強調珍惜生命這個觀點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欺騙”了,那么生命是無足輕重的,這樣認為對嗎?

對于上述的辯論,就看我們尋找的參照物是什么。如同生活中為什么我們總是需要通過關系來定義自己是誰?互聯網中我們為什么要通過只言片語,接著給一個人定標簽?如果你稍微留意,就能發現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人們都是用身份關系來定義自己的,比如“我是xx的兒子,這是xx的同事,這是xx的男朋友”。標簽也是一樣,“有品味”、“時尚”、“小資”、“成功”等,它無法保護人們免受孤獨感、抑郁情緒及壓力的侵襲。

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與世界發生關聯,和宇宙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渺小,告別焦慮,我們只是利用他人與世界作為對抗孤獨與焦慮的一面擋箭牌而已。這些當然在茫茫宇宙中不值得一提。

1990年,旅行者1號于距地球64億公里處最后一次回望母星,拍攝下這張照片。

“我們成功地拍攝了這張照片,當你看它,會看到一個小點。那就是這里,那就是家園,那就是我們。你所愛的每個人,認識的每個人,聽說過的每個人,歷史上的每個人,都在它上面活過了一生。我們物種歷史上的所有歡樂和痛苦,千萬種言之鑿鑿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思想,所有狩獵者和采集者,所有英雄和懦夫,所有文明的創造者和毀滅者,所有的皇帝和農夫,所有熱戀中的年輕人,所有的父母、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者和探索者,所有道德導師,所有腐敗的政客,所有 ‘超級明星’,所有 ‘最高領袖’,所有圣徒和罪人——都發生在這顆懸浮在太陽光中的塵埃上。”——卡爾 · 薩根,1994

不過渺小的生命這樣理解太沒有人情味了,就算是科學家也應該浪漫主義一點。

幻想過這樣的場景,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幻的,每個人的大腦都被泡在培養皿里插滿管子,這些東西提供了大腦所需能量也控制大腦產生視覺、觸覺、嗅覺等等一切……我們在這樣的控制中或者我們的人生、思想的產生都是可控的……而任何人的關聯也只是大腦之間的通過管子的傳輸。諸如缸中之腦、黑客帝國、莊周夢蝶、楚門的世界等等,如何判斷世界的真實?

身處這個世界中,就不可能判斷世界是否真實。人類擁有一顆強大的大腦,人類開始思考問題,開始不用簡單的進食來維持群體的生存,人類便認為,智慧生命從此誕生,文明從此誕生。人類的存在,到底是宇宙進化的必然產物還是偶然產生?如果是必然產物,那么人類并不孤獨,如果是偶然,那么人類可能僅僅就像圓周率那樣,特別但很孤獨。但是,無論如何,人類的滅亡不會給宇宙帶來根本性的滅亡,只會讓這個宇宙產生變化,因為我們也是宇宙,當然了,人類的存在使得這個宇宙變得更加有意義,不是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