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勝天半子?
東方人說,當然是愛拼才會贏。在別人制定的規矩下,自己艱苦奮斗,出人頭地。西方人則先從規矩下手,制造新的游戲規則,畫好自己的時運圖,落子便是。
性格決定命運,個人和民族都是如此。
當然啦,勝天半子,可以成為"THE best",也可以是"ONE of the best"。
以我淺薄的認識,除我中華上國外,還有兩位友邦有潛力成為"之一"。
勝天半子的英國人
1
Dunkirk.
電影不多說了。一部純英人導演,純英星主演,講述英國歷史的純英國電影。簡直就是脫歐代言。
英國人的性格,決定這個島嶼不只在1941年要孤獨地戰斗,1941年之后,類似事件還會發生。比如脫歐。
我仍然覺得,英國脫歐是明智之選。
默克爾唱道:我們要完成經濟聯盟、貨幣聯盟、政治聯盟,開創新歐洲時代。
卡梅倫唱道:任何宏大計劃和烏托邦式想法,都該批判看待。
這種南轅北轍的演唱,貫穿全劇。脫的種子在加入時就已埋下。
2
英國人有條獨特的原則:從不接受未經檢驗的理論,不管聽起來多有情懷。這導致英國人對自己的達爾文也是拒絕的,當然還有馬克思。正因為相信這種超理性,卡梅倫老師才誤判了脫歐。
但是,與其說誤判了脫歐,不如說他誤判了英國人的性格。
在一個大陸文明、半島文明、和島嶼文明共存的聯盟里,理性的英國人不會像法國人,動輒激情四射,也做不到德國人那么固執極端。在一個德國主導,法國跟班,其他小弟國吃大鍋飯的奇葩聯盟里,早晚混成西班牙。
英國人驕傲、獨立、不愿茍合。主權意識“就算吸干英吉利海峽,也改變不了”。而且大英帝國縱橫寰宇幾百年,甩手甩腳橫著走,從來都是自己整合別人,怎么可能被別人重組?
3
還有一個原因。
我在英國那幾年,沒看過幾場電影。娛樂生活全靠Archer老師的小說。
這本《First Among Equals》(誰是首相)里的四位主角:一個中產,一個貴族,一個草根,一個社會主義者,帶著我游走英國下議院政壇三十年。從1967年英磅貶值、1973年入歐盟,到鐵娘子成保守黨魁、北愛暴力;書里沒有紙牌屋的暗黑,全是大小政治意外。告訴您政治如戲,戲如人生。
Acher老師當過國會議員,做過鐵娘子的副主席,封過爵,競選過倫敦市長,搞過桃色事件,還做假證坐了四年牢。
他的經歷放一邊,英國政客愛寫小說,民眾也愛看這件事,說明英國人民智開化,會自己判斷,不會輕易被煽動。
民智開啟了,政體、人民訴求、社會精英統治,這三者達到平衡的概率才會大。當然也就不會出現川普老師這種意外。因為簡單多數不是民主。
獨立隱忍又傲驕,加上民智開化。勝天半子,未來基本無憂。
勝天半子的新加坡人
1
東方人更儒。
問題討論到最后,經常是“這又能怎么辦”,或者“那是領導的事”。這就是遵守而不創建規則的表現。
對于佛教國家,比如印度和泰國,更是如此。上面的上面,就是佛祖保佑了。
那東西結合體呢?
香港就不說了,我們看另一個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坡縣。
2
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性格,最好是看他們寫的小說,拍的電影,和畫的漫畫。
這本書雖然是漫畫,翻了才發現,根本就是本“新加坡雞湯”的另類歷史。
書里有兩個主人公,小耀和小祥。
小耀是國父,小祥是左翼工會領袖林清祥。小祥坐過兩次牢:一次英國統治之下,另一次在小耀治下逮捕左翼活動時。曾被單獨囚禁,曾試圖自殺。
小祥在新加坡官方歷史中根本找不到幾筆,但在這本漫畫中,卻是主角,甚至很大可能當總理。
出版后,國家藝術理事會撤回了出版津貼。原因是此書“可能會破壞政府的權威性與合法性”。
這個情節我們熟悉。不多表,請腦補。
3
李國父去世時,我沒太關注。直到一年后泰皇去世,我才突然發現,悼念情景竟如此相似:那不是民眾對一個普通政治家的追思,而更像是對皇帝、對父親、兄長的追思。
雖然坡縣一直標榜是西方體制,但小耀總理一做三十幾年,指定吳作棟暫時接班,再傳給小龍,這就是很典型的中國式父承子繼架構嘛。反而是某灣,還在追求西方的一人一票。
把統治者看成是“父母”,而不是“公仆”。新加坡人民,似乎也不覺得這種設定有什么異樣。
4
有一個詞"benevolent dictator"(慈愛的獨裁者),用來定義小耀再合適不過。雖然他有手腕,雖然為達目的做過很多事,雖然他想把民眾都改造成自己,但"慈"這個字,沒有人能從他身上抹掉。
《紅樓夢》里,襲人開導寶玉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覺得用在新加坡也挺合適:"成國不自在,自在不成國"。
這么一個彈丸之地,甚至不能被叫做國家,就像雅典和斯巴達,稱為“City State”更合適。其生存模式,一定是一只眼睛緊跟世界大勢,一只眼睛四處找靠山。
小耀曾跟我天朝劃清界限,投靠西方卻又沒有完全照搬體制;后來迅速變道,又無數次的訪問我天朝。
就像快速行進的汽車,小耀是反應靈敏的司機,必須隨時準備變道,彎道超車。因為他沒有辦法選擇方向。
5
還有一個原因,跟英國的一樣。
有位白發蒼蒼的大伯,被采訪時說:
我支持反對黨派。不是PAP做的不好,如果100%都是PAP,那一個民主國家就不再是民主國家了。我們需要反對的聲音,讓PAP決策時才能更加謹慎。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有制衡作用。
民智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