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一個學期,在省內讀書的我,常常給遠在哈爾濱的好朋友打電話,我說我在大學里沒有好朋友,說到動情處,覺得自己簡直最委屈,不爭氣地落幾滴眼淚。
剛上大學,所有都是新鮮的,曾立志要加入學生會組織,大干一場,誓交幾個摯友,過一場如電影般瘋狂的青春,也決定談一場戀愛,體驗無關現實的心動。可能是欲望太明顯,做任何事情都太過熱情,結果恰好相反地被人說成傲氣,被人覺得難以相處。玩得來的姑娘也突然有了男朋友,開始疏遠。
當時我被宿舍的人孤立,現在想想無非是正值青春,全部都不肯低頭的少女,玩笑般的惡作劇。只不過想搏一個關注,人人都想掌握大局,人人都想成為這個圈子里高高在上的Queen。而我卻是時常脫離掌控、挑戰權威的那個人。
情商不夠,是一個做多少好事都無法彌補的缺點,偏偏當時我情商不行,經常在網絡社交圈發一些矯情的內心感受,年紀小時恨不得要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高興和難過。結果只為一時快感口無遮攔,日后又要做很多事情,去討好與安撫對號入座的周圍人。
被孤立被冷暴力,真的是一種極其痛苦的自我懷疑的經歷。與其他人生活在一個屋子里,但常常被無視,那種感覺就像被全世界拋棄。明明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么,況且已經低三下四地檢討,卻還是被人不喜歡,十惡不赦地活在別人的嘴里。我也挨個發短信給她們道歉,去解釋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甚至還在宿舍里掉了淚,找一些可笑的理由去拉近距離,就這樣也于事無補。
后來,當我真的疲憊于修理這些關系時,決定享受一個人。
我一個人去校外逛街,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買一張電影票看看電影。我在沒人作伴的晚上。去圖書館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篇文字,雖然幼稚,但也足夠在日后回味自己的不成熟時笑出聲來。常常出去兼職,幾乎是在用一種報復心理,去抓住一切鍛煉自己的機會,既然不能在學校里鍛煉自己的能力,那就提前去見識社會,在實戰里獲得提升。
我孤獨嗎,真的孤獨,不然不至于打電話哭訴,也不至于迅速地投入一場異地戀,成了手機奴隸。
孤獨就是我坐在飯桌前忘記拿筷子,又怕走開后餐盤被阿姨收走。孤獨是我背包走在路上,一個人走得飛快,不想看別人熱鬧的背影。孤獨是我一個人看電影時,無人一起分享的爆米花。孤獨是我夜晚回到宿舍,有那么多話想說卻沒人想聽的窘迫。
可是在這場與孤獨抗戰的時間里,我慢慢地竟然有了無法言語的快樂。當周六周日早起坐一個小時公交去上日語課的時候,我又意識到,一個人是多么得自由。當每晚去練習東方舞的時候,我也意識到,一個人是多么瀟灑。我因為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多了好多可以利用的時間出來。我不用擔心因為拒絕了誰一起去逛街的請求而得罪她,也不用擔心我常常沒有時間陪她而失去她,也不用擔心男朋友時刻黏在身邊,不得不度過一些毫無意義的花前月下。
其實我在孤獨里也繼續有意無意地融入集體,畢竟人不能總是自我安慰,我常常自我檢討和改正。可當再一次主角不是我的孤立事件發生時,我才覺得不是自己有問題,也不是其他人有問題,而是我們都長大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隨時隨地在一起,沒有人有異意。
當我喜歡運動在健身房里揮汗如雨時,再也不想經常什么也不干,就躺在床上一起刷美劇。當她在學生會里作些累人的管理工作時,也很難在無聊的午后一起休閑逛街。當她與男朋友時時刻刻待在一起時,各種閨蜜聚會也注定會缺席。當她忙著死啃一本單詞書考雅思時,也很難去要求她空出幾天時間一起去旅行。
當我們慢慢意識到這些原因時,就不再刻意地要求誰一定要合群。后來成熟的我們,有了這些自然平淡的相處,竟然其樂融融,再也沒什么糾紛。我們宿舍的姑娘們,后來一直安安穩穩直到畢業,最后哭成淚人不舍地擁抱告別。
大家的圈子不同,方向也不再相同,所以我們只能在同一個圈子里找共鳴。我們都在長大,又拒絕長大,畢竟女孩子的友誼是上廁所也要在一起。但當我們再也不能協調時間,又不能放棄自我時,沒有人愿意因為一些瑣事影響有序的個人計劃,當圈子不同時,很難再找到一件都有共鳴的事情。不是不重視,不是不關心,只是這些重視與關心,不再是小時候那樣,意見不合就鬧掰,畢竟沒有人愿意再花那么多的時間,去維護一次需要太多時間維護的關系。
在這場成長里,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孤獨地尋找著自己,尋找著合拍的、可以互相安慰的伙伴。而如果你孤獨了,不要害怕,因為我們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