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中前進的古巴

堅守中前進的古巴

古巴共和國,至今依然堅守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遠在古巴》將帶領我們穿越古今,追憶過去我們華人留下的腳印,遙望未來的古巴。

作者雷競璇,歷史學者,曾集中研究黑非洲國家,現為自由撰稿人。筆者以尋覓祖父輩的足跡作為契機,展示了華僑早年在古巴的生活狀態,以及側面反映著古巴歷史的改革變遷。本書屬于隨筆,主要講述了兩個內容,一是作者追尋當初祖父輩去到古巴的經歷,也為了早期老華僑紀念下點點滴滴;二是呈現當今的古巴,貧窮但不凄苦,未來的古巴打開國門,又會是新的一番景象。

在追憶祖父輩的足跡中,作者采用了家書的中形式。當時的筆者年齡不大,父親與祖父都在古巴淘金,一封封家書成為支撐一個家的動力。在家書中,我看到了祖父輩的不易,當父親再去古巴,無法回家時,母親的焦急和擔心。1954年秋,父親與祖父前往古巴,當時中國建國初期,社會經濟不穩定。他們選擇在古巴做生意,確實也掙到不少錢,家人們已經搬到了香港,他們第一次回家也為家里填補增色很多,可是后來卡斯特羅進行了戰爭,古巴建立了新的政權,父親又一次回到了古巴,這一次花光所有的積蓄才,在母親的催促和擔心中艱難的回到家。作者尋問過很多老華人,親自走過父親可能呆過的地方,也許對作者來說,追憶古巴,是對父親的一種思念。

同時,書中讓我了解到了早期華人的艱辛。道光二十七年,中國人開始移居美洲,六百多名中國人被賣當“豬仔”,送去當苦力。之后一年比一年的華工多,而生活環境艱苦,殘酷,很多華工都想掙到錢回家,可是無一人,都客死在異鄉。

19世紀后半期,被販運到美洲的中國人數目越來越多,20世紀的30至50年代是古巴華僑社會的黃金時期,祖父輩正是在這個時間在古巴。1959年,卡斯特羅的革命改變了古巴,古巴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存在至今。古巴雖然貧窮,但不凄苦。在《一人縮一國》中,作者講述了奧斯卡這位古巴青年,而他正是古巴社會主義下人們生活的縮影。在經濟上,一直在追尋著中國走過的道路,現在的古巴與中國建國初期相似,計劃經濟。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食物靠配給,物資稀缺,但依然堅守著,所有孩子都上學,全國沒有文盲。在這里找不到星巴克、麥當勞,甚至沒有互聯網。被美國封鎖多年,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國家,古巴人快樂地生活,一切開支低,仰賴政府配給,日子容易過。奧斯卡的生活貧乏而散漫,沒有理想,沒有干勁,他自己也說,如果一周要上五或六天班,無法接受。大多數古巴人和他一樣,懶散又愜意的生活,沒有生存的緊迫感。也許隨著古巴經濟的解凍,外界大門的打開,古巴又將有新的一番改變。

古巴,獨特的國家,堅守著自己,相信它會越來越好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