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受騙呢?-2022-10-14

心理學是是們非常重要的學科,我們在學習中不太重視。

丹尼爾卡尼曼可以說是心理學大師,他提出人有兩套思維體系。第一套是感性思維體系,也就是直覺思維體系,第二套是理性思維體系。

人之所以很容易被騙,就是人類總是用第一套思維體系認識世界,由于是直覺,很容易就看不到真實的客觀事件,最后可能作出是錯誤的決策,這里他提出幾個非常有代表意義偏差的情況:

第一,代表性認知偏差

就是用第一印象給他人打標簽。

這完全是通過直覺得出可能是錯誤的結論,例如:看到看到西裝革履的人就認為他是文明人,是有正當職業的人。看到滿臉橫肉,紋身的人就認為他是黑社會的人或者是當地的地痞流氓。

人在自己的思維中提前給某類人打上了一個標簽,大腦里對這類標簽形成固有的概念,用小樣本來概括一類事情,很容易發生錯誤的偏見。

其實穿西裝的人也許才是真正的黑社會。民國時期杜月笙就是這樣的例證,他遲早穿著文人長袍,顯示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形象,其實他才是民國最大的黑社會頭目。這類用小樣本認識整體的認知方法就是帶代表性偏差

第二,可得性認識偏差

人們越容易想起的一件事,就越容易認為這件事容易發生。

最近發生的重慶公交車掉江慘案,一開始大家都自然認為是為了躲避小汽車造成的,等后來看到汽車里的監控錄像,才發現原因竟然是女乘客與司機打架導致的!所有人看到這個新聞,相信內心都有一種不可置信的感覺,因為這種情況和我們平日里導致交通事故的判斷相差太遠了。

同樣的,公眾人物很多的緋聞,可能就是由于某天孤男寡女一同出現在了一個曖昧的場合,正是那個曖昧的場所自然人覺得代表了點什么,而可能事實是什么都沒有發生。

我們遇到一個事情,后者說是事件,不要取想以往這類事情的通常場景,要一事一議,同樣的事情,也許有不同的原因,客觀認知非常重要。

第三,錨定效應認識偏差

你們看待事務的時候,已經內心里有個標本,人就會用自己內心的標本衡量面對的事務

有人問你,西安房價貴嗎?如果你來自北上廣大都市,那你感覺一點都不貴,因為,在你的內心直覺里已經被北上廣房價錨定,這些一線城市每平都快數十萬元了,西安才每平一萬多,這是個買房的好機會。如果你來自甘肅某個縣城,你會感覺西安房價太貴了,因為,你被縣城每平2000元的價格錨定了。

所以,問要克服錨定效應偏差就要客觀面對當前的事務,拋棄我們內心已經被錨定的價格影響

互聯網時代的朋友圈是錨定效應的反例,朋友圈嗮出的幸福場景和我們日常柴米油鹽,煙熏火燎生活完全背離,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真實情況和別人發的朋友圈狀態比,事實是此恨人人有,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人類是一個高度依賴直覺的動物。既然知道自己很容易被直覺所騙,我們就多點“大眼識人,兼聽則明和少點人云亦云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