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是最后一天,你愿意怎么過?
憤怒痛苦?寧靜喜樂?
恨的一定會遇到;
愛的一定會分開;
想要的就是得不到;
得到的不會再想要。
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對外界的執著,于是你的快樂好少。
人需要出離心。
所謂出離,便是愿意當下改變。
人不能放棄自己,即便自己是貪婪、易怒、癡迷、懶惰、顧忌,也不可以堅持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別把自己當傻逼,改進就行。
人首先應該對自己慈悲,相信自己覺悟的能力。因為對自己都不慈悲的人,對他人只會變本加厲。只有相信自己具備覺悟的能力,才會愿意相信他人也同樣具備。
慈悲喜舍,六度般若。
愿諸眾生永居安樂,愿諸眾生遠離痛苦,對自己感恩對他人隨喜,對一切欣然接受毫無偏見。
布施給別人,不應該是給人恩惠。以慈善家自居的給予不過是交換了他人的感謝罷了。
持戒是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通過控制來保護包括自己在內的一切。
忍辱是時時刻刻保持正念,不輕易對任何狀況下評判做反彈。既沒有屈,也沒有弊,所以沒有恐懼,也沒有不耐煩。
精進并不是因為“必須”而去勤奮做事,不因外物干擾繼續堅持,即便此生未修成佛,依舊勤奮堅持。
禪定是舍棄散亂,安住自心不為清醒的覺知,行走說食之間都是修煉。
智慧是內心的開放狀態,清明、遼闊、不固執、不僵化、不祈求、不留戀,一切皆有可能。
修行是次第而行,平凡而具體的。
從此,告別下意識的做人做事,不再因修行不夠傷害他人,也無懼任何傷害。
假如明天是最后一天,你愿意怎么過?
憤怒痛苦?寧靜喜樂?
我愿平靜坐在沙發,一杯咖啡,繼續重復平凡的生活,帶著淡淡的喜悅。
第六天,百日寫。
用手機不便,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