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都在讀張文質老師的《奶蜜鹽》,也看到了大家的讀后感,發現張文質老師對家庭教育的思考很深入,于是被吸引,帶著巨大的好奇心,我開始在微信讀書上閱讀張文質老師的《奶蜜鹽》。
一開始就解惑了,原來我覺得奇怪的名字是有其獨特含義的。所謂奶就是指小孩兩歲前,要被很好地喂養。也是,小孩在兩歲前主要的飲食就是母乳或者奶粉,這時期孩子的主要特質如果非要用一個字概括,那奶字真的是當仁不讓,張老師總結的真是精辟,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而且張老師特別強調了以母愛為核心的奶的重要性,他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這個時期被好好照料和喂養的孩子會比較有安全感。
張老師強調在孩子2-6歲期間,以鼓勵和贊賞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永遠珍視自己,肯定自我的價值,奠定一生的自信基礎,不會輕易被打敗,有迎難而上的信心和勇氣。而且還說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表揚孩子,批評是沒有用的,而且你的一次批評造成給孩子的打擊要用三十次的表揚才能撫平,因為每個孩子都孩子來自父母的否定。這讓我想起來了我自己。我小時候被輔導寫作業的情況極少,但是有一幕我至今難忘:我爸爸拿著我的手教給我寫拼音字母e,還表揚我寫的好,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心里美滋滋的,更加用心地書寫,并一直覺得自己有能力寫好e。而且長大后最怕父母的嘆息,因為那是對自己的否定,感覺那就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六歲以后通過約束、引導,塑造孩子發展所必需的品格和智識,包括生命安全、身體教育、責任教育、社交訓練、習慣教育。這讓我感覺我是不是管早了,家里人一直都說小孩子三歲后就可以打了,而我是在我閨女兩歲左右的時候經常打她,隨著自己的學習,現在不會經常打她了。我要對我閨女再好點,好好陪她。
真的是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