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都認為,想要提高效率,首先就要保持專注,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常見的時間管理知識也是這么說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這個研究,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這方面知識大家都應該有些了解,但是里面的具體實驗細節,會讓我們有新的認知。
在《哈佛商業評論》5月10日的文章中,有這樣一篇文章,文章說到“想要更有創造力就計劃好休息時間段”,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三個研究者,Jackson G.lu,Modupe.Akinola,和Malia.Mason。這篇文章的原始論文發表在《組織行為與人類決策過程》,這個研究說對于創造性任務來說經常切換任務是有效的。
在平常的時間管理知識中,幾乎都會教我們做事時要專心,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因為每一次切換任務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消耗,我們的大腦要重新的熟悉這些任務,思考進入狀態也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工作一段時間就休息一下,讓我們的大腦放松,這樣才能更好的進入工作狀態。
但是,這個研究中任務的切換頻率之高,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研究者做了好幾個類似的實驗,我們挑重點的兩個說一下。第一個實驗在實驗室完成的,研究對象是美國某大學學生和校友,實驗的題目是兩道英文題。這兩道題目并不算難,但即使英語是你的母語,你也需要費一番腦子的。
題目是這樣的,給你三個詞way、mission、let,然后問你能不能再想到一個詞,跟著三個詞分別連接、都能組成新詞。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sub”,跟前面三個詞成“subway”、“submission”、“sublet”三個詞。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游戲,實驗者用這樣的題來考驗受試者的創造性思維。
像這樣的題,一共有兩道,每個實驗者有4分鐘時間,這個實驗的受試者被隨機分為三組,我們叫他們A、B、C組!A組用的是“連續切換”法,也就是第一道題思考30秒、時間一到強制思考第二道題,30秒后再思考第一道題就這樣不斷地切換。B組用的是“任意切換”,受試者自己安排每道題的思考時間,任意時間切換都可以。C組用的是“中間切換”,就是說,前2分鐘思考第一道題,后2分鐘思考第二道題。
實驗結果你猜是怎么樣的,最后“連續切換”組兩道題全部做出來的占51.4%,“任意切換”組全部做出來的人為12.5%,“中間切換”組全部做出來人為14.3%。也就是說,以30s為一個單位時間連續切換組的成績,大大超過另外兩組的成績。
我們常說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可能并不能說錯,但是,在面對某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去其他的地方找答案。一味的卡在問題本身上面,花的時間再多也是浪費,倒不如去別的地方轉轉,做做其他的事情,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另一個實驗,研究者在網上招募了一批受試者進行的,兩道題共8分鐘。第一題,舉例磚頭的各種用處,第二題,舉例牙簽的各種用處。受試者被平均分為三組,第一組是“連續切換”組,即說一個磚頭的作用,再說一個牙簽的作用,再說一個磚頭的作用,輪流切換。第二組“任意切換”組,受試者可以自由選擇答題的順序和時間安排,第三組是“中間切換組”即在前四分鐘思考第一道題,后四分鐘思考第二道題。結果和第一個實驗類似,“連續切換”租的成績最好。
作者總結了這兩個實驗的特點,特點一.實驗在兩項同樣難度的任務之間切換,不是利用時間換腦子,而是強制利用工作換腦子。特點二.就是切換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不是讓你在沒思路的時候換問題,而是強迫你換,磚頭、牙簽,這邊想出來一個,馬上想另一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人腦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往往會不經意的進入一個低效狀態,實際上你已經沒有新想法了,是在原地打轉,但是你自己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原地打轉。我自己就經常犯這種錯誤,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在戰略上太重視它,但是具體的小細節又沒有重視它,經常陷入解決問題的焦慮當中,很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建立一種自我提醒的機制,在陷入解決問題焦慮當中時,自己暫時不做這件事,放松一下,或者是做一做其他的工作,想一想其他的問題,可能結果會更好。
也就是說存在一種狀態,是你以為你還有思路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沒有思路了。這項研究不是孤立的,研究者提到幾個類似的研究,結論都是連續切換最好。
創造性思維是一個你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相比而言它沒有固定的套路,是你在沒有路的地方搜索。如果有固定的套路,你執行就可以了,那談不上創造性。這種思維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神秘,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功,說的高級一點叫“探索”其實就是“搜索”和“摸索”。
對于有創造性的工作,應該每過一段時間就被打擾一下,做做分心的事兒,比如看看電子郵件、或者是定一個鬧鐘。而且,僅就創造性思維來說,不停地換思路確實是個好辦法,這個地方搜索的差不多了,那就換個地方找。
最后,研究者也表示他們不知道最優化的切換時間是什么,也許跟任務難度有關,但他們猜測,隨著思考進行,切換時間應該越來越短!因為,你已經熟悉這兩道題了。
如果為了創造性思維,那就應該跟傳統時間管理“反其道而行之”;增加打擾和休息,打擾的頻率越高,打擾的方法越被動,對解決問題幫助越大。
很多的事實并不和我們既有的認知相符合,這時,就需要我們主動學習,不斷更新迭代自己。最后,通過不斷地踐行來提高自己,熟練掌握技能,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幫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