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投產并不是成比例的。
花100塊錢,能得到1個線索,但花10000塊錢,卻未必得到100個線索。
因為世界不是線性的,付出與回報并不成正比。
對于廣告來說,不同渠道特點不同、轉化不同。
廣告費一劈兩半,兩個渠道的回報并不相同。
對于營銷活動來說,天時地利與人和。
年頭忙到年尾,主要業績卻來自兩三次“爆款”活動。
很多時候感覺努力就有收獲,不過是在0分到60分的路上。
市場會給你到60分的機會。
點擊率、轉化率做到行業平均,就能活下來。但想要更高分數,付出與回報的比例,就大幅下降。
無論廣告定向多么精準,點擊率就在那擺著,絕大部分你以為的潛在客戶,對你耗盡心血的廣告創意毫無感覺。
想要更好的數據,所以廢寢忘食兩個月,點擊與轉化提高了1%,回報增長了20%,而投入的精力與時間,卻可能占到整體工作的80%。
剩下的20%,在跟老板解釋為什么數據沒有提升。
不禁想到給了差評的京東618廣告投放,如果是時間緊、任務重,那么先把每個類目的投放做到60分,大概是效率最高的。
就好像門門考60分,好過只有一門90分,但其他不及格。
單渠道投放效果的提升,與精力付出不成比例,多渠道的效果回報,也與投入不成比例。
一個渠道花10000能有100個線索,再開個渠道,也花10000,可能只有50個線索。
為啥?
客戶有三六九等,渠道也有三六九等。
今年的市場環境、渠道競爭,和上一年的也不盡相同。
所以投入翻一番,可能線索沒有翻倍,投產還降低了。
但渠道還是要投,即使回報低,因為渠道容量有限,高回報渠道早已被行業瓜分。
不投,線索只會越來越少,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當一個渠道增長放緩,可以先考慮開發新的渠道——多拿一個60分。
什么時候把精力用在提高單渠道投產上呢?
實在沒有新渠道可以開發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