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中午,朋友圈被萬達總裁的兩張截圖刷屏了。這是王健林在參加魯豫的一個節(jié)目時候說的。倆張截圖分別標有兩句話。第一句是“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第二句話是“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這兩張截圖一出,朋友圈中膜拜和娛樂之風大起。一方面,人們感嘆于首富的霸氣;另一方面,又感覺到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詭異。以至于,我們看到這倆句話的時候,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喜感。而這種喜感的源頭,在于“小目標”和“一個億”的強烈反差。畢竟,一個億對于我們普通人,是一個一生都無法觸及到的領(lǐng)域。而對于首富先生,只是一個決策下的一串數(shù)字罷了。對于大企業(yè)家,這真的是一個小目標,而對于我們卻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涯。
相比之下,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感到:雖然同處一個世界,我們之間確是如此的不同!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一點,任何話語脫離當時的語境,進行斷章取義都會產(chǎn)生特別的效果。所以,首先讓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王健林都說了什么?
二
王健林:盡管有那句俗話,心有多大舞臺多大。但是這個心和舞臺,是一個逐漸放大的過程。很多學(xué)生一見面或者會談,上來一句話就是“我要當首富!”“我要做世界最大的公司!”這個,這個,這個你得跟他聊,就是哪方面做的最大,從什么地方開始的,恩,說不出來。
王健林:所以我就跟他講,通過我自己的經(jīng)歷,我覺得有這個想法:想做世界最大,想做首富,這是對的。奮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不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呀?你是規(guī)劃五年還是三年呢?應(yīng)該到了一個億,我們才說下一個目標。我奔10億、100億!
魯豫:這是你當初的第一個目標嗎?先有一棟樓,或者我先賺一個億?
王健林:先賺一個億。(點頭)
魯豫:這個你當時的一個目標?
王健林:那時候一棟樓好像還可能不止一個億呢。我在公司里提的目標,是三年之內(nèi)做到一個億。當時公司很多同事還是覺得,不可能實現(xiàn)。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還不叫部,那個時候都叫科。下邊什么什么科長,什么科什么科。我說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三年爭取做到一個億,馬上就有一個人,科長站起來“你這個經(jīng)理你這是說胡(話)呢這是,這我們現(xiàn)在一百萬都沒有,怎么能做到一個億?”我說“這是個目標,定個目標咱們?nèi)^斗,做到了不是更好,做不到你看掙了八千萬,咱也挺樂呵,掙了五千萬不也挺好嗎?那先把目標要放大唄。”
簡單地概括一下,王健林這段話的意思:
1一個人的目標是逐漸放大起來的,你不要一開始光說要成為世界首富,卻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
2有這個目標很好,但在這個終極目標之前,先定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明確的、與之相比很小的目標——先掙一個億。你要有細致的規(guī)劃,要達到這個才能想的更遠。
3這個說法我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得來的。現(xiàn)在我是首富,我當初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先掙一個億。
4這個目標我當初身邊的人也認為不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相對于首富的小目標,在開始的階段也是一個值得奮斗的大方向。它就在那里,等我們?nèi)プ啡ァH绻玫礁谩5貌坏降脑挘Y(jié)果稍微次一點,我們也能接受!
大家看到這里,是不是比一開始就理解了許多呢?把語言放回他原始的語境里,彌補上很多我們腦補的空白,表示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我們很多時候驚訝于別人竟然說出這樣或那樣的話語,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他整個語句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
三
我們來仔細看一下,引發(fā)大家爭議的“小目標”和“一個億”到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來的。
在前面的部分,首富在規(guī)勸大家。人生追求的大目標,不是能夠一下子達成的。心中的舞臺是一點點大起來的。想達成最偉大的目標,要有方法和計劃。相比于“首富”這個目標,要先找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小很多的目標。如果這個都達不成,那更高的目標更無法實現(xiàn)。所以,我們仔細看看,“一個億”的小,是相對于首富這個大說出來的。有了這個比較,邏輯上就通順的多了吧!
在后面的部分,王董事長也承認,對于他當年的時候,“一個億”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數(shù)字。那么,在具體的執(zhí)行中,能實現(xiàn)了最好,就算實現(xiàn)不了那么多,也是盈利呀!在這里,我突然想起孔子的名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只有把奮斗的目標訂的高些,才能追求的更好!
等等!
大家是不是看出來了什么?好像“一個億”的目標,一會兒是大的,一會兒又是小的。那么這個目標在王先生眼里,到底是大是小呢?這么說難道不矛盾嗎?我這個寫文章的,是不是強行胡亂理解呢?
其實不然!前后之間并不矛盾。
在這里,我所理解到的,是王健林給大家的人生規(guī)劃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在戰(zhàn)略上重視敵人,在戰(zhàn)術(shù)上藐視敵人。”一個合理目標的設(shè)立:相比于人生最終的追求,要盡可能地具體,盡可能地現(xiàn)實。而相比于一個階段的具體實際,要盡可能地高遠,盡可能給人足夠的追求動力。就如同,如果一個人想成為本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那么,相對于人生來說,他的“小目標”是什么呢?——比如,出版一本暢銷書。只有做到這一點,才可以在通向偉大作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相對于實際來說,面對簡書上每篇文章也就幾個點贊的現(xiàn)狀,如果通過努力寫出一本暢銷書,那再好不過了。可是如果達不到,集齊足夠的粉絲和喜歡,成為一名簡書的簽約作者也不錯呢!
四
如果高度抽象出來的話,王總的這段談話也可以表示為雞湯文常見的觀點:
1別好高騖遠空喊口號,要制定規(guī)劃,做你能夠達到的目標。
2心要大一點,你不逼自己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牛?
可是,這種在雞湯文里常見的,可以喚起人們一身雞血的道理,為什么首富先生現(xiàn)身說法,反而得不到共鳴呢?
很簡單,要追求共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我們的頻率相近。可是,行業(yè)和地位的差異,讓我們很難引發(fā)豁然開朗的共鳴感。
一方面,這里面王董事長舉例規(guī)勸的,是那些心比天高的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這話,本就不是沖著普通人的想法說的。而我們這些普通人,真的沒怎么花時間想過辦世界最大公司、成為世界首富。在我們的夜空里,有點點星光,卻不存在皎月和驕陽。另一方面,我們不從事相關(guān)的行業(yè)。我們不清楚這里面的行情和利潤。萬達是做房地產(chǎn)起家的,而且?guī)缀跏亲钤缭诖箨懽龇康禺a(chǎn)商品化市場的。在當時改革的大潮中,能得到多么大的發(fā)展,是生活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所無法領(lǐng)略的。我們可能清楚一斤豬肉的價錢,但我們不會明白一個項目的利潤。位置的不同,也讓我們很難理解:為什么一個億這么大的數(shù),在您嘴里就是小目標呢?
所以,我想了個辦法。所謂的換位思考,可以不僅僅是我們想象,如果我是王健林,我為什么要這么說。因為您可能根本想象不出來。而是把環(huán)境轉(zhuǎn)化過來,把它變成,這件事放在我身邊該如何去說呢?比如可以這樣:
1想要瘦成一道閃電,這是對的。奮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瘦下20斤。你看看能不能用幾個月減肥20斤呀?你是規(guī)劃五個月還是三個月呢?應(yīng)該減掉了20斤,我們才說下一個目標。我奔著更合適的體重!
2想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這是對的。奮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出本書。你看看能不能用幾年出一本書呀?你是規(guī)劃五年還是三年呢?應(yīng)該出版了一本書,我們才說下一個目標。我奔再出版10本、100本!
3想考上清華北大,這是對的。奮斗的方向嘛!但是呢?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成為全班第一。你看看能不能用幾次模擬考試成為全班第一呀?你是規(guī)劃五次還是三次呢?應(yīng)該到全班第一,我們才說下一個目標。我奔全年級第一!
五
至此,我們看起來爆笑不止,具有反差萌,還能稍稍激發(fā)我們仇富嫉妒心理的話語,大家是不是稍稍可以理解一點了呢?
有時候,看到一句話時,想想它是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他是對誰說的?他想表達證明的到底是什么?
我們,差不多就會少些莫名的脾氣,多點思考的收獲。
畢竟,脾氣產(chǎn)生了,無論多么微小,不爽的都是自己。
畢竟,收獲取得了,無論多么微小,收益的還是自己。
我是宇再,我在這里,在宇宙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