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世間再無張愛玲

世間再無張愛玲

張愛玲,民國才女,也是奇女子,她的很多介紹可以免除,如作品有哪些?她出生名門,她嫁給了漢奸胡蘭成,最后終老時凄涼的一人獨去等等。因為自80年代在大陸解封后,早就已經家喻戶曉。有人喜歡的緊,有人卻是鄙夷的。她像是走在繁華和荒涼的兩端,品味著幸福和痛苦的雙重滋味,體驗著高處不勝寒的孤獨,領略著世間無數的凄涼。

張是個很特別的女子,思想深刻卻在面對愛情時的把自己放得那么低,難怪有人說她看透世間,卻不懂識人;她的作品充滿荒涼之感,使用的卻是濃墨重彩的手法,對比下人物心理和性格反而更為突出,讓人印象深刻;小說里雖是隨處可見的小人物,卻也是精心照料,全心刻畫,不能說它寫的多大氣,卻是寫出了在低層掙扎,努力過活的普通老百姓的凄慘境遇;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里多的是頹廢的人群,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民都充滿了無望,每個人都是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故而那么多人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在張的小說里到處是這樣生活寫照,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象。

很低很低的愛情

我認得的張愛玲是有著骨氣的,除了愛情。

遇見胡蘭成時,她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她忘了愛情里也需要平等)

起了離意時,她說: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前段還爭氣,后面二句立馬泄氣)

寫給胡蘭成的最后一封信里,她說: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從第二句起就變成求愛信了,也就胡蘭成后來已無意了,否則再找她還不知會如何糟踐)

從前到后,從合到分,從始至終,張便沒有擺脫過這低,而這“低”也見于作品中。

《小團圓》中,“他走后一煙灰缸的煙蒂,她都撿了起來,收在一只舊信封里”。那樣的場景讓我覺得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戀愛中的人是盲目的;而這個很低很低的張愛玲不知道她設計了別人的的愛情場景:

曾經收藏過一個男人留下的一包餐巾紙、一個打火機,他的一個不經意的轉身對我來說卻是刻骨銘心……久久不曾忘懷。這是我一個好朋友的故事,她是“張迷”。

但是我依舊愿相信飛娥在撲火的過程中,應該是幸福滿足的吧,就象是張愛玲隨筆中所寫的雙手脫把騎自行車的男孩,人生的快樂就是在于撒手的一剎那。

有時不禁啞然失笑,這么多年了,已經過了被愛情被文字迷惑的年紀,怎么還喜歡張愛玲,怎么就對她迷戀至極,明明里面的人物個個苦艾艾的,總是心靈堅難地行走著,無法擺脫的頹廢著,結局凄慘著,笑容苦苦著,那份似灑脫似拖泥帶水的骨子里的不安份總是讓我的心不由地一陣悸動,就這樣被打動了,就這樣被吸引了!細想還是她的寫作功底了得,把一個個女的刻畫的太真實了,在心理活動的描述上也是一絕,終是深入骨髓的東西。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整個人都被這慵懶的氣息所包,張手下的女人們都有深淺不一的痛若,心累的窒息,連呼吸都覺得是稀薄的。你會發現她寫的很多女人,對于愛情骨子里的卑微和傲骨都是微妙的并存著,每種都是一種寫到極致的描述。

濃墨重彩--蔥綠配桃紅

張的寫作也是獨樹一幟,不過作品里不免有《紅樓夢》的影子,在《金鎖記》《沉香屑》里對于封建家庭的禮儀、習俗、服飾和器物的描寫,與曹雪芹一樣熟稔,她的寫作風格大膽,色彩濃烈。她曾經在回應傅雷署名“迅雨”的《論張愛玲的小說》一文時,宣稱自己喜歡更有深長的回味的“蒼涼”,喜歡象“蔥綠配桃紅”的參差的對照。超愛張說的“蔥綠配桃紅”的艷俗,實則是一種大雅,只看你能不能壓得住。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陡掠洝?/p>

衣櫥里黑黑成黑成地,丁香末子香得使人發暈。那里面還是悠久的過去的空氣,溫雅,幽閑,無所謂時間。衣櫥里可沒有窗外那爽朗的清晨,那板板的綠草地,那怕人的寂靜的臉,嘴角那花生衣子……那骯臟,復雜,不可理喻的現實。——《沉香屑》第一爐香

七巧笑了一聲道:“難不成我跟了個殘廢的人,就過上了殘廢的氣,沾都沾不得?”她睜著眼直勾勾朝前望闃著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口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督疰i記》

上面種種每每都是獲取了許多女性讀者的心,所以迷戀張的女性占多數,每個女人都有過對華麗詞藻迷戀的階段,就如我女兒,老師布置的筆記里抄滿了白落梅的文字,也是因那文字看著華美,字數又多,容易交差。只是白的文字太蒼白無力,沒有內容,看后即忘。張不同,女性讀者通常是第一眼看到她的文字便瘋狂了,記得我和同學們擠在一起讀著《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情景,簡直是盛況空前,因為大家的條件都不允許買書,就一起湊錢去書店租著看,為了盡快去更換,通常都是六七人一起看,每看完一本,那夜的女生宿舍就會沸騰,幾個平時喜歡寫點散文或詩詞的,更是拿著張的每段精美文字大聲朗誦,久久回味,感嘆世間怎會有這么一奇女子。

作品里的小人物

特別不喜歡有些小說,非得搞個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是弄個英雄人物,絕對篇幅的主角;要么就非得說清誰對誰錯,好像寫小說是為了宣導何為正確的人和事,那是教科書里的內容,更何況里面有些還是有害的。真正優秀的作品應該是大小人物齊上場,精彩紛呈;寫盡人情世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作家里最愛毛姆的旁觀,總是第一人稱,總是讓人過后忘記這個“我”,高境界。跑題了!說回張愛玲的作品,我們回憶一下她的那些女子:

《十八春》或是說《半生緣》里除了曼楨還有一個可憐又可恨的女子--曼璐,17歲離開自己喜歡的人做了舞女,只為照顧全家老小,等容顏老去只能嫁一殷實人家聊以自慰,下半輩子能有所依靠,只這祝鴻才是個花天酒地之人,最后還搭上親妹妹的幸福,一樣落個凄慘下場。

《金鎖記》里被心理嚴重變態的婆婆七巧折磨成肺癆致死的芝壽和后來自殺的娟,就算是女兒長安也是無法幸免。

《沉香屑》第一爐香里的葛薇龍,從一個普通學生淪落到拜金女子,與喬琪結婚,以為可以安穩,卻還是逃不出娼妓的結局。

……

張筆下的女性都有很多共性,擺脫不了封建家長制度,對家庭的精神和物質依附,沒有經濟獨立能力,沒有自由意識,沒有反抗意識或是有反抗但不夠徹底。她選擇的人物沒有追求當時時新的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題材,而是極其冷靜地去反省和審視女性內心,對于那些無法走出環境,走出消沉意識的大多數女性給予更多的筆墨,揭露小人物的可憐、可悲、可恨之處,反射出傳統社會帶給女性或者說是強加給女性的摧殘,這正是那個時代的女性需要的,她們需要從別人的悲劇中看到自己,由此而覺醒。

題外話:這是我寫的最長的一篇文章,我的媽呀!還真是對自己刮目相看,沒想到!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各位看官,希望多留言,讓我也能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有所長進,先謝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轉載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題記 民國臨水照花人 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她優雅地揮舞著...
    小小小言閱讀 2,626評論 2 52
  • 微雨微涼,涼上單衣裳。踏足充工,落水兩街行,濕鞋。指傘向陽,攜你雨中莫急笑等車。
    輪廓之下閱讀 170評論 0 0
  • 我們坐在綠茵下/傷心故事像苦瓜 切開大家都嘗一嘗/苦苦的有些清涼 (一)格溫妮絲 然家令第一次出差。扎扎實實第一次...
    joicetrue閱讀 341評論 0 0
  • 看似悲劇、不幸、不如意的人生,都是我們生命規劃里已經設定好的劇情,這不是在讓我們承受著什么,而是讓我們有所成長。 ...
    內在探索閱讀 336評論 0 2
  • 3月2日周四【丁酉年二月初五】 1,晚上把剩下的東西全部搬完,等那個房東退房,但那房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估計是想...
    畢缽羅子閱讀 19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