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絕代馮太后

昨晚,半夜醒了,下意識地摸了摸下頜骨,躡手躡腳爬起來抓冰箱門。

芝士被消滅的只剩皺巴巴的錫紙,橫七豎八的堅果像僵尸的腦子,瞥了瞥倒數第四格的兩番茄一土豆,我選擇喝涼水。

凌晨兩點半是個煽情的時段,我實在無睡意,象征性地知乎豆瓣刷了一圈,被一篇關于北魏馮太后的文章吸引。

早年有看過《百家講壇》周思源講的風華絕代馮太后,后還讀過類似野史,不過會就著百科或材料來看,但我以為誰都沒有親身經歷過當時政局,無論你講馮氏生性放蕩,慣寵李奕幕臣之流,還是定計誅乙渾、力攻三制改革,都無法詮釋一個亂世弱政下的人心糾葛。

若你說她YL,起初文成帝早逝,她悲痛欲絕險從“燒三”臺跌落至葬火之中,已不省人事。

難道此刻她不是深情的么?

而也就是在她醒來之后,才看穿生死決定化悲痛為正能量,一舉扛下江山幾十年。

若你說她玩弄,在文成帝死后局勢動蕩,孤兒寡母被堵在懸崖邊上,不信任當初從大火里抱出她死里逃生的李奕,她縱有千智計謀但勢單力薄如何有力量去誅殺乙渾穩定政局?

便是因著李奕有一層至今還撲朔迷離的入室關系就忽略他的權謀而落得千古男寵一名么?

由此斷定她就玩弄人心?

放到今天來講,若一男人對你有救命之恩,并扶你上姹紫瑤臺你用什么報?

另一謎點謂之:獻文帝是被馮太后軟禁下毒而死,原因是獻文帝整死了李奕讓馮懷恨在心。

這中間恩怨且不說,馮是漢人出身所以后期才有孝文帝改革,所以她當知虎毒不食子,何況從小馮即對他恩護有加,有史記載勝如親生,畢竟是娘倆一塊苦熬過來的。

再則,當時獻文帝在18歲便退居太上皇,實權盡握的還是馮姑娘,她當時最多二十八歲稱姑娘不為過。所以她并沒有必要因為政權或者仇殺一定要處死摯愛親子啊。

如若為李奕情深弒兒,那按照正史來講她還又泡了李沖呢,李沖是一代名臣好伐,為輔佐孝文帝殫精竭慮,孝文帝自己還說是“君臣之間,情義莫二”呢。

還有一個異國將軍劉纘是吧,話說是以床帷的兩性之歡取代兩國交戰,若果真如此,那免去戰亂的生靈涂炭不是好事么,古代獻美女保平安的例子數不勝數,沒有西施哪有勾踐?

王昭君賢名千古,美人計這事兒反過來就不好使了是伐?隔著屏幕都能聞到直男癌的惡臭。

很多時候吧,人都處在特定環境下,她心念蒼生興復大業圖謀改革為文成帝情深也好,為北魏朝奉獻也罷,縱然說她養男寵,那你有沒有發現她養的人都是派得上用場的呢?

何為運籌帷幄大抵如此。她就是太有坐天下的慧根了,若是因此而落得YF罵名,那請問如果換作你,能比她拿捏得更好么?

退一萬步講,走過她生命里的每一個男人,對她非恩即有義,就因為君臣不禮而退避三舍么?患難見真情,真情方不負,信之何如?何況是爭天下的時期,成者為王敗者死,什么三綱五常都是過往云煙,皇后死了皇帝會守寡嗎?

我越發覺得某人說的那句話很是有理:情感是不受束縛的,理智則是對世俗可恥的屈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