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借這個切入點,談談我在美國看到的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商業體,說白了,就是你有多少錢,就逛什么店。
作者:豆子here
篇屬:購物篇
首先對各位說個抱歉,我這篇文章標題黨了,我在中國生活了30年,都沒法寫篇文章說說中國窮人怎么過日子的,這來了美國才三個多月,怎能妄想寫這個話題?
我只是想借這個切入點,談談我在美國看到的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商業體,說白了,就是你有多少錢,就逛什么店。基于我們在美國屬于窮人階層,平時都逛的窮人的店,這也是我這篇的標題來歷的原因。
在國內,我的購物有70%都在網上解決,吃穿用玩,而來了美國,即使買了亞馬遜一年100刀的prime 會員,卻有80%以上的購物在實體解決,不是因為網上不方便,而是因為實體購物的樂趣太大了,也非常方便。
在國內去大商場,更多的是吃飯,搭著買點東西,正兒八經的想買東西時,壓根不敢在商場里下手,隨便一個牌子的T 恤至少100,200起,稍微大件的就大幾百上千。像我這種節省的人,一般看到一件有興趣的東西都是先翻吊牌,再決定要不要試試,翻多了吊牌發現都買不起也心酸又心累,最后還是回歸我大淘寶好了。
有時跟朋友聊天,發現有我這種感受的人挺多的,都覺得逛不起商場,任何時候去商場,餐廳的人永遠在等位,購物店的營業員永遠在無所事事。這樣,購物店因為沒生意,所以只能賣得更貴才能回本,于是買的人更少……
在美國,實體店有各種價位適應各種不同消費層次的人群,即使很便宜的店,你依舊可以買到體面的東西。往往差不多甚至一模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店里差價會好幾倍,那為什么大家要去貴的店買呢?這里先留個懸念,大家往下看就明白了。
貴的店當然是有,好歹華盛頓也是首都,只不過去華盛頓好多次,但基本沒逛過商場,有次等人去了下梅西百貨,隨手翻了幾件連衣裙的吊牌都是100多刀,不過那些品牌放在中國肯定更貴了,這類問題在此按下不表,我還是繼續談美國的商場。
初來美國時,老公就帶我去奧特萊斯買了衣物,在國內,經濟條件挺不錯的人才會去奧特萊斯購物,畢竟大牌打了折還是挺貴的。在美國,奧特萊斯真的就是一個折扣商圈,去的人都是大包小包的買。品牌有平民的gap ,old navy等,這牌子在美國就是非常普通便宜的品牌,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基本都幾十到兩百塊左右,比美特斯邦威森馬便宜多了,中端的有李維斯等,前幾天勞動節做活動,任意兩件80刀,貴的也有armani,Gucci 之流,折扣后換算成人民幣也沒有那么高不可攀,比如一件挺好看的阿瑪尼拉鏈衛衣,80刀,雖然放在美國算貴的,但是放在中國大概會有很多人眼都不眨的拿下吧。
你以為我要拿奧特萊斯來說這是美國窮人愛逛的地方嗎?錯!我都不常去,因為嫌貴!
奧特萊斯并不靠近市區,需要特地開車才能去,無形提高了門檻。再加上奧特萊斯上畢竟都是大品牌,再便宜也是有下限的,所以,真的買實惠,奧特萊斯不適合。
這邊有很多特賣場的大商店,你可以理解為國內唯品會的線下版,主要經營的是衣服,家居用品,還有玩具,廚具,生活用品等等,甚至還會有一些糖果薯片爆米花咖啡之流的食物,折扣主要在3折——6折間,也不乏有特別低的,標簽上都會標注出廠價,市場比較價,店內售賣價,有時候東西在店里很久賣不出去或者被損壞了,還會有額外減價。
這樣的商店很多都是連鎖的,買的人每天都特別多,因為確實非常有樂趣。首先里面真是啥都有,由于是各種品牌各種渠道的斷碼貨,瑕疵貨,舊款貨等,所以95%都是單品,你每天去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有一種真正“淘寶”的感覺。
逛這種商店充滿著驚喜,去之前你沒有預期會看到些什么,去了看到喜歡的東西,一翻價格,可能又很驚喜。由于都是單品,覺得不錯需要立馬下手放購物車,不然轉個頭可能就被別人買了。有一次我看中了一個玩具,由于沒推購物車,便轉頭去門口拿,我懶了一下沒有帶著玩具一起,結果車推過來時玩具就不見了,要知道我防止別人拿還特地往貨架里面塞了呢。
我住的公寓附近走路15分鐘的廣場上就有兩家大的特賣商店,這兩家的價位都有明顯區別,一家稍貴,一家稍便宜。
前面我提到了,為什么東西差別不是特別大但是大家還是有人會去貴一些的店呢?在國內大家逛街會有個感覺,越貴的地方,空間越大,陳列越高端。在美國,人工是很貴的成本,一個上千平的店,員工加上收銀的可能只有十個。所以在這邊,越便宜的店,貨架陳列會越亂,加上逛的人偏窮,素質比較低,往往地上都是貨物,破損也很嚴重。
比如玩具區域,經常會出現小孩把貨架的玩具都拿下來,甚至把包裝拆了把玩具弄壞的現象。還有衣服的貨架,不僅擠,而且亂。在美國,清倉類衣服的陳列都是按照尺碼放置的,比如要買S號連衣裙,先找到連衣裙類別,再找到S號區域,那么所有你能穿的連衣裙都在這了。但是如果貨架亂了,S號散落在各種尺碼里,那你根本就沒力氣去找,因為密密麻麻全是衣服。
所以我家附近兩個店,雖然都是特賣店,那個稍貴的,貨架陳列就會更好,店里還會播放音樂,而便宜的那個店,只會聽到偶爾的員工傳呼。
你問我常逛哪個?我這么實際的人,當然是逛便宜的那個咯!要聽音樂我手機里一堆,要你放?
我這樣的摳門專業戶當然只是一小部分群體,那些想買特定東西,沒時間淘貨,想買新款,或者想更好的購物環境和服務的人,就不會在這種店購買。
這里補充一點,是評論里朋友告訴我的,這幾家都是正價商品的折扣店,不像奧特萊斯很多牌子都專門特供的貨,尤其是量大碼全的產品,即專門為奧特萊斯定制的,壓根沒進過正價店,款式可能類似,但面料相對比較差一點的那種貨。所以這種特賣店真是便宜又劃算。
在美國購物有點比國內省心的就是,不擔心假貨,你可能買到質量不好的貨,那一定是因為你貪便宜。但是你買一雙只要20刀的耐克鞋,那一定是真耐克,可能有瑕疵,但不會是仿品。另外,退貨也很方便,小票留好,商品不拆,拿來收銀臺直接就退錢。
好了,你以為我會說這種特賣店就是美國窮人逛的店?錯!畢竟這里面賣的還是新的東西,如果你逛的是二手店,那必須更便宜!
美國的二手市場比國內成熟很多,國內專業的二手渠道很少,主要靠散客們自行在互聯網平臺上發布二手信息私下交易,舊時還有一些線下的二手電器二手家具市場,如今也都因為生意不景氣垮的垮拆的拆而消失。
美國有很多專業的二手商店,相當一部分都是連鎖的。由于美國百姓經濟水平比中國高,購買的東西很多都是質量比較好的,就算二手也并不十分掉價。而且又不像中國的熟人社會,閑置的東西大多送給親戚朋友,所以美國這邊把物品拿到二手商店賣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二手商店買東西也不是件丟臉的事,當然,很有錢的人大抵是不會去的。
二手店也有不同分類,先給大家說個賣玩具的連鎖店叫kids to kids ,顧名思義,從孩子到孩子。店里主要是玩具,還有很多衣服和兒童用品。
玩具成色普遍不錯,當然價格也沒有特別便宜。很多不大的玩具都會被放到一個透明袋里封口打上標價。
我有在它的官網上了解它的收貨標準,會明確說要求成色新,大品牌的,甚至收購衣服特別聲明了,gap以及以下的都不收。另外安全座椅最近太多,也不收了,餐椅,滑板車自行車比較缺,歡迎來賣。有一點需要提一下,向店員了解到,店內的二手物品并沒有進行清洗和消毒,估計還是因為人工貴吧,要是這么來一道,成本就太高了,價格要趕上新的了。
我逛過一次,給小早買了一整理箱大小的大顆粒樂高,14刀,買了一個半米長的消防車,10刀,一個木質的拖著玩的小螞蟻,4刀。圖片如下,拖鞋是作為尺寸參考的。
你以為這些二手店就是最窮的人逛的店嗎?你又錯了!這邊還有一種二手店的模式,價格會更低。
這些二手店的商品都不是收購而是捐贈的,不同的二手店救助不同的人群。
比如家附近有個連鎖二手店叫The salvation army? family store ,救助軍家庭商店的意思。人們將不用的物品捐贈到這個商店,賣掉的錢用于幫助戒癮中心,例如毒癮,酒癮等,幫助他們重獲第二次人生。
店里面主要是衣服,還有鞋子,小家具,小電器,瓷碗盤,小擺件,包包,玩具,書等,甚至還有幾箱很有年頭的黑膠唱片。
東西都很便宜,除了大件或者成色品牌比較好的衣物鞋子,10刀以上的東西都不多。比如小孩子的衣服,大多都在1.99刀和8刀內,主要因為冬天衣服還沒上,所以價格很低。
成人衣服我沒逛,小孩的衣服貨架擠到幾乎就翻不動了,分類不是很好,好多都混著,不過店里貨架不亂,通道也寬敞,燈光不是特別亮,微微發黃,播著輕音樂,這環境,賣新東西也夠了。
仔細逛了一圈,啥都沒買就出來了,那天的玩具沒有合適的,至于衣服鞋子這類東西,我可以買到便宜的新的,也不太愿意買二手的,畢竟不是自己認識的人穿過的,心里過不去。
還有一家同樣模式的叫Goodwill Retail Store ,意思是美好的愿望零售商店,幫助的人群是那些失業需要再培訓學習從而能找到工作的人群。不得不佩服這些發達國家的慈善之細分,各種理由都能搞個慈善。
插句題外話,以前聽羅輯思維,講到德國的慈善到了一種病態的地步,因為政府大力花錢扶植慈善事業,出于效率,都是企業來做慈善福利,結果這個演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而商業本質就是逐利,最后各種名頭的慈善福利都被那些企業發明出來,找政府要錢,救助各種被創造出來的“弱勢群體”。
相對于德國的那種模式,我覺得這種讓百姓捐贈,以低廉的價格賣出去,售賣的錢幫助了窮人,而售賣的貨品其實也是變相的幫助了窮人,這樣的慈善效率會高得多,也對社會更有利。
還是回到咱們的購物體驗吧,這些店物品成色不好也是自然,畢竟是捐贈的物品,但是運氣好或者仔細淘也能淘到不錯的寶貝。
有朋友在那里幾刀淘到過費雪的大件玩具,我那天也看到了一個黃色的實木兒童椅,成色也不算舊,只要三刀,不過家里已經買了宜家的兒童椅,就沒剁手了,最后就買了一只日式風格的粗瓷碗,99美分。
這邊二手店有個很重要的商品類別就是瓷器餐具,以前就聽說歐美人喜歡買成套的瓷器餐具,每次過大節的正式晚餐就會拿出來使用,所以在二手店能看到好些成套的瓷器餐具。遇到過一個男的站在一套瓷盤前跟我說這套很棒,是很貴的日本牌子,他上網查了的,這里這么便宜非常劃算,推薦我買。我問他買嗎?他說他就是喜歡來這些二手店逛逛,然后現場用手機查物件的來頭,就這樣就挺開心了,不用買。
有媽媽還跟我說過這邊經常會有那種固定時間出的二手集市,會在周四先放出來讓大家預覽,周五周六全價賣,周日統統五折,到周一剩的都1刀處理了。但是因為全價也很便宜,好的玩具都要靠搶,她家幾箱玩具還有很多衣服都在那買的。
你以為在這些地方就能買到最便宜的東西了嗎?你又又又錯了,這里,還有很多渠道得到免費的東西。
不用的閑置物品,放到一個特定的地方,有需要的人自行取走,這也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我住的公寓樓,一樓的大廳,就會有一個臺面專門讓大家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放過去,路過的人,如果自己需要,就拿走,不丟人。
看到鏡子了嗎?我拍照的時候,剛好臺面放了一件小朋友的游泳衣。
我們在這里拿過好些東西,一個烤面包機,一個小黑板,一些兒童貼紙,一輛自行車,前幾天還拿了一箱食物,看內容應該是某個日本家庭搬走時的多余的食物。
除了一袋咖啡打開過(已被小心封好),其余全是沒有開封沒有過期的食物,在箱子里放得整整齊齊,兩個杯子都洗得干干凈凈,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嚴謹細致。而就在前幾天,同樣的位置放了兩袋中國人搬家剩下的調料食品,我當時并未多看就路過瞄了一眼,調料都是用過的,食物也是開過封的,用塑料袋裝著路過的人不特地翻袋子都不知道里面有啥。我能理解那種就算半瓶醬油也能用,丟了多浪費,因為如果是我自己大概會做同樣的事,但是還是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一把。
美國這邊還有專門的機構主動回收捐贈的閑置,我在小區附近就看到一輛大卡車,停在了一家house 前,將放在門口的一件家具搬進了車里,我看到車里還有動感單車等大物件。
我上車身寫的網站了解了一下,他們回收的范圍很廣,衣服鞋子錢包家具玩具都可以。打電話或者網站預約,24小時內會有專人上門來取,所做的捐贈還可以幫你減稅,這些物品售賣后所得收入將用于美國老兵的慈善。
這里插句題外話,美國老兵是美國很重要的一個角色,經常會看到有專門的老兵醫院什么的,應該也有很多為老兵服務的慈善團體。
社會發達了,各種慈善團體行為也會越來越多,我一個紐約的朋友告訴我,他去健身房時,那邊都會有慈善團體專門給健身房提供照顧小孩的服務,收費很低,他們都是很多愿意跟小孩接觸的志愿者,他們會很認真的陪小孩玩,用那個朋友的話說,自己健身把孩子放那,自己真的可以沒有內疚,因為小孩玩得很開心。
最近國內的慈善行為也越來越平民化,騰訊公益讓大家參與慈善的成本很低,錢的去向更透明,互聯網企業真的為社會做了不少好事,這自然也是中國越來越發達的提現。
回到購物這個話題,這邊很多店都會有個習慣,一周挑一天做特價。比如我最常逛的那家特賣店每周二,55歲以上的人買單可以直接九折。那個二手的家庭商店,每周三的衣服打五折,還有很多餐廳也會在某天某類食品例如pizza打五折,折扣都相當誘人,不過也沒見人群蜂擁而至,就比平時多點點,大概大家都習慣了吧。
以上就是想給大家說說的店,有的人可能覺得,在國內不也有很多便宜的店么?有什么區別嗎?
有,至少有兩個區別。
第一,這些店都是綜合性的連鎖店,國內的要么是較為垂直品類的店,而且很少連鎖,沒有美國的這么大型、知名。
第二,這些店里能買到很多不錯的品牌,比如CK,coach,kate spade,under armor 等較為高端的品牌,就算你窮,好好淘,你也是可以花小錢穿出一身有品質的穿搭出來。而國內便宜的店都是便宜的品牌,質量設計可能都不夠好,要么就是商場臨時劃一個區搞點過季品牌特賣,太過不確定性。
大概這就是為什么說美國衣服便宜,并不是說美國沒有貴的衣服,而是,在美國,有渠道讓你僅僅花小錢,也能穿到好衣服。
除了這些店,美國的各種超市逛起來也樂趣無窮,我這個系列寫過好幾篇了,沒看過的可以看看
第一次看到我系列文章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雖然在國外的人那么多,但是會以我這種最接地氣最細節角度寫美國生活的系列文章的,我是我發現的第一個,哈哈。
我會在美國呆一年左右,看完這個系列,你足不出戶也會感覺跟我一起在美國生活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