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方便了讀書愛好黨購置書籍,更節約了他們的人民幣。網上購書,平均下來也就20~30元一本,比實體店便宜多了。每到雙11,半價書更是一統江湖。以前的我,也是網購書黨一名大將。
最近,我的品味變了,轉向全價書。像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萬維鋼的《高手》、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68元~108元一本,還不打折。
可我,購買他們甘之如飴。
你也許會說,你瘋了吧?你是不是嫌錢多,找不到地方花?你不知道用手機看電子書更便宜么……
我想為我自己辯解,我深信:廉價圖書選擇多,容易取得樂揮霍;全價圖書選擇少,格外珍惜助我好。
1.
我的英語教學生涯,迫使我必須輸入大量的閱讀,以保證我的課堂高端大氣上檔次。缺少內涵的課堂,知識點無法深埋孩子的血液,也不能滋養孩子的心靈。
每到雙11,我都會添置很多半價書,一買就是十多本。提前一個月,便開始在淘寶當當旗艦店囤貨。
看到《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我就下意識的認為我上課講話沒藝術,需要修煉。點擊“加入購物車”;看到《簡單的邏輯學》,我就給自己的課堂貼上“自嗨”的標簽,這本也要!還有學生推薦的《追風箏的人》,要是不看的話,與他們沒有共同語言……
貨越囤越多,購物車很快被塞滿。等到雙11的快遞到家后,五星好評完,那些買來的書,隨便翻翻就被冰封冷藏于書柜,無我問津了。
2.
選擇太多,無法聚焦。
面對那么多的書籍,我心想我是先打造“暖暖言語課堂”——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還是先撕下自嗨標簽,請教《簡單的邏輯學》,成為有條有理的人;還是多建立與學生的感情交流,研究《追風箏的人》……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選擇依然困難。
最后,我與這些書籍和解。我每樣看一點兒,雨露均沾就不會困惑了。
我開始了平均主義。可是,某一天,我看了另外一本書《金字塔原理》,好像比《簡單的邏輯學》更有邏輯,而且還有實踐篇,芭芭拉·明托又是全球最大咨詢公司——麥肯錫出來的,膜拜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我拋棄了僅在我心中存一點空隙的《簡單的邏輯學》,轉向《金字塔原理》。
某一天,我又看到了《追影子的人》,好像學生更喜歡……
3.
這樣的模式循環了1年。我強烈意識到,自己看了那么多書,可依然過不好這1年。
當被問到《金字塔原理》講了什么,除了那個標題,還有作者芭芭拉·明托在咨詢界的顯赫地位,我能說的,就只剩下書封面是座金字塔了。上課依舊開啟自由模式,重點難浮現。
在上課的時候,本以為自己可以讓《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融入課堂,以暖心言語啟發孩子的善良。萬萬沒想到,被上課遲到又不帶資料的王小川氣到,直接罷上了一節課……
我還是原來的我。
4.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書店看到了還沒拆封《人類簡史》,縱觀其他圖書都被開了封。把這個情況告訴營業員妹子,沒想到妹子爽快的拆了本,讓我享用。
開始只是好奇這本書,為什么那么多大咖——金馬主持蔡康永、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清華職業規劃師古典,甚至物理領袖萬維鋼都強烈推薦。
發現一個問題了嗎?他們領域都不雷同。帶著這樣的疑問,懷揣著營業員妹子的溫暖,我竟一口氣讀了40多頁。
離開書店的時候,一直猶豫要不要買。“好貴呀!”心里咕噥著,順勢打開了淘寶,看到才40元還包郵。可是,一想到買淘寶40的,說不定又要淪為冷宮一員。
咬咬牙買吧,說罷打開包,剛好還有68元現金,我想“也許是老天的安排吧”,便帶著我的新書高高興興地回家繼續……
之后,我給書加了個殼,又弄來了把尺子勾重點,還小心翼翼寫心得筆記。
5.
書中的內涵不證自明——它值得全價購買。原因如下:
一方面,我更加珍惜了閱讀的過程。因為花了好多銀子,愛惜如寶;
另一方面,書中的思維顛覆了尋常認知,讓我明白了大咖選擇它的秘密;
最后,頻繁出現的成語與世界地名,迫使我不得不去提高文學底蘊和地理文化。
以后的英語課上,我把這種顛覆認知放在閱讀理解里,開啟學生的思考能力;我把成語和世界地名潛移默化“推薦”給學生,無形增加了孩子的綜合競爭力……
敲黑板了,“廉價圖書選擇多,容易取得樂揮霍;全價圖書選擇少,格外珍惜助我好。”
作者:愛寫腦洞教育文的Snail佳佳老師
《齊帆齊自媒體寫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