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之《社會心理學》

一、概述

我喜歡教科書,尤其是國家組織的資格資質類考試的教科書,非常的喜歡。

因為這類書籍相比同類知識書籍,綜合起來看是當之無愧的“全面系統,正確客觀,突出重點”。

本文講的是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的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的第二章《社會心理學》。

梳理的過程往往能建立一些宏觀思考邏輯,這是我愿意去總結自己看過的書的原始動力。

二、《社會心理學 》各節的實質關系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六章中最重要的是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四章。嗯,從知識的角度,的確如此。

《社會心理學》是第二章,他的章節組織邏輯相對散亂,這和社會心理學涉及范圍廣,應用為主有關,但是本書的組織也是能做到亂中取序,很有道理。

第1節中心是概述。講講歷史、發展、流派,以及相關。

第2節中心是在說社會化與自我兩個東西。仔細想想,也是介入“社會”+“心理學”的必經之門,無其他選擇,排節有理有序。

第3節是社會知覺、歸因(里面的印象管理是周邊應用,不列入分節名稱是正確的選擇),第4節的動機和情緒,第5節是態度。這3個節其實是基礎心理學的知覺(認知)、歸因(認知)、動機(需要和動機)、情緒(情緒情感和意志)、態度(情緒情感和意志)這幾個點來與“社會”相加,這幾個點正是知情意+需動——基礎心理學三大方面五個點。(基礎心理學共有四大方面七個點:知覺、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從這個角度深入分析,排節真的非常棒,也正是理解了這個對應關系,你就會知道該章節的不亂,也知道自己學到了社會心理學的哪部分,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和你常常聽到的類似《烏合之眾》這些社會心理學知識好像不一致的原因

第6節中心是溝通和人際關系,第7節中心是社會影響,第8節中心是愛情、婚姻與家庭。而第6、7、8節開始,也進入教科書定義的社會心理學的表層范疇:社會情景中個體的心理現象及其行為規律,也正因此而進入了前后無邏輯關系狀態,換句話說就是,社會心理學表層范疇研究內容之間一般沒有聯系,而必然會和社會心理學底層范疇的基礎心理學有關系,基礎心理學的基礎價值也體現于此。(表層不是膚淺,表層范疇和底層范疇只是對研究對象進行了層次區分,表層范疇指的是社會心理學中外部現象及其規律,而深層范疇指的是這些現象和規律的內部驅動及其特性)

三、結束語

教科書的書面用語是枯燥的,不常用的,不描述關系的,所以不像日常類用語那么遵守熟悉的內涵和外延,故在初讀理解時是拒人一定距離之外的,但是經過學習熟知定義之后,其邏輯關系又是躍然心上的,所以才會初讀散亂,難以入心,而熟悉之后,經過梳理,較為深入的理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