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
最近可能中“奇葩說”的毒比較深,我本最不喜歡的就是辯論,因為在我的意識里辯手是很極端的,因為他們會為了自己的觀點巧言善變,激烈一點的可能還會引申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的地步。因為他們本身也是一群固執的人。
可是我卻很深愛這個節目,我最喜歡的辯手黃執中,我最喜歡的結辯導師是蔡康永。黃執中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好像一個天生的辯手一般,他的氣場,他的語言會讓我默然的敬佩。
緊接著就是蔡康永,他自己本身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所以他的思維模式有一些略不同于常人,他的思考維度也高于常人,他可以讓每一個看似普通的辯題升華到大愛,人性,道德。讓你得到反思,引起共鳴。
給我感觸最深的一期辯論是“你的父母想要去養老院,你會不會支持?”
最開始我的答案是“會支持”,因為我覺得如果是父母的決定我愿意去尊重他們,讓他們能夠在晚年之際盡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也是因為這一期的節目,讓我對父母的敬意又多了幾分。我可以很明白地說,我心里是埋怨父母的,我們的距離是一千五百多公里,我們每次通話的不超過十分鐘,甚至于母親節那天的通話時間兩分鐘不到。
在這里我有一個態度上的轉變吧!以前我會希望別人來理解我,我會選擇訴說自己的苦楚,現在我學著去理解別人的苦楚,去學著感恩,我不再喜歡把每一件事情都拿出來“招搖過市”。
記得那一期辯手之一馬薇薇說哭了全場,她說,你知道你父母為什么想要去養老院嗎?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他們沒有了自己的存在感,就好像小時候你需要他們,而現在他們不再被你需要了。
我們慢慢的長大,從小時候蹣跚學步到步入學堂,到后來的大學畢業走向工作崗位,成立自己的家庭,然后他們慢慢老去,慢慢地退出我們的生活。
你以為他們真的喜歡給你帶娃嗎?你以為他們真的沒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嗎?他們只是想要在他們有能力的年紀里最大限度的去幫助你減輕一些生活的壓力。
一輩子的菜米油鹽,說來誰不膩呢?他們也有自己的詩和遠方呀!只是他們選擇了“眼前的茍且”。
我記得我媽總是跟我說,等以后我和我哥都穩定了以后,她就和爸爸把我們家的房子出租一部分,自己做點小本生意,然后和周圍的鄰居打打麻將。何不愜意呀!重點是她說這樣她就不用我們來給他們養老了,我們也可以輕松一點。那時候的我不大理解這樣的話,其實父母一生辛勞,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得舒適一點嗎?
以前不能理解“父母在,不遠游”這句話的含義,一個人在上海快兩年了,慢慢理解了這句話。他們陪著我長大,可是我卻不知道我能不能陪他們到老。
我再也沒有了當初高考填志愿時非要來到千里之外的勇氣和倔強了。我會覺得當他們老去了以后他們是需要我的,哪怕他們以后會有兒媳婦,可是女兒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這份親情是不可取代的。
再加上最近自己的表姐也懷孕了,對生命的敬畏也多了幾分,又有一個小小的生命正在孕育之中,TA就好像希望一樣,為整個家庭也帶了幾分和氣。聽姨媽說起,表姐妊娠反應很嚴重,吐得很厲害。姨媽說當你決定做媽媽那一刻起你就要學著去承受這樣的辛苦。是呀!女本柔弱,為母者剛!
我真的無法想象我連痛經都可以痛到死去活來,完全無法忍受的地步,我會怎樣去承受那一份做母親艱辛。也許你會說我想多了,但是時間是往前走的,這些事是遲早要面對的。可是我也明白當你的人生走到了那一個階段,就得去承受相應的壓力,去認可那一份順其自然。
我不能確定我未來生活的模樣,我不知道幾年以后我會選擇在哪一座城市定居,我會留在上海還是回到重慶,我不知道我會牽起誰的手一起進入菜米油鹽的生活,這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只愿我可以對父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溫柔。
感情/生活
我很少在公眾場合談起我的感情生活,不是我不樂意。是存在一些現實的局限,而且在我的意識里有的感情就是兩個人的事,外人是無法理解的。就像你的鞋只有你穿時你才能體會到時舒適感還是壓抑感。很多事其實不足以為外人道也。
還有,本身我的身份的問題。不管怎么說我還是一個學生,我不知道我會不會選擇繼續深造,但是這身份賦予我的責任就是我應該把我的學習放在第一位。我說的學習范圍很廣,不局限于大學課堂上知識的學習,也包括逐步對社會的適應,對自我能力的鍛煉等等。
我認可馬云說的“如果大學生沒有畢業就出來創業,那么有一天一定會后悔的。”大學的教育就是這樣,獲取的從來都不是書本上的知識那么簡單,可能是一個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可能是讓你慢慢去了解一個領域,然后逐步確定你的興趣愛好,乃至于未來職業的導向。
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我想我是需要加強鍛煉的,這來源于我對自己最近生活的反思。我從來我不認可我的智商和情商是低于常人的,但是我的學習能力確實有一定的欠缺。或者說是我精神集中的能力,對自己的生活還沒有全面的剖析和認可。
因為骨子里我就是不自信的,即使已經比剛進大學那會好了太多,但是這就是我的一塊短板。
拿我練習科目二來說吧!我一直都不敢放心大膽的開車,一方面來自于教練的壓力,使得氣氛異常的尷尬。我很努力想去做好這件事,但是由于心理原因的緣故,一直都適得其反。然后我就產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我不止一次反思這到底是主觀的問題還是客觀的問題,也或者說兩者都存在問題。
然后我逃避了這個問題一個多月,最后我被狠狠的扇了兩巴掌。
為什么每次都要痛了才知道領悟呢?
然后我逐步去調節我的學習心態,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我哥對我說的那句話“在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
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我承認了自己的好高騖遠和急功近利。所以我要學著去踏實一點,心態更平穩一點。
我跟自己說,反正都要發生,反正遲早都得面對,為何不更加坦誠一點呢?這樣自己的心也會的釋放,靈魂也會得到棲息。
很多時候我們輸的都不是實力而是心態,但凡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樂觀積極的,至少我看到的就是這樣,他們不懼怕困難,會用更加坦然的心態去面對,當然結局也會更美好。
最后分享幾個我的成長體驗吧!
如果發現自己錯了,就勇敢的承認,并且及時止損,不要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勇敢地承擔事情的后果,然后盡最大能力去彌補自己所犯下的錯,學會承擔。
及時調整生活的心態,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你看到的也是笑;你對它哭,當然它也會哭給你看。
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踏踏實實地去努力,盡可能做個好人,也多做好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