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面食卻不是最愛,無米不換的日子全素都是開心的。但肯定也有不開心的時候,比如吃到面食。
吃到面食的感覺,像是你討厭吃豆腐,盡管有千百人夸臭豆腐好吃,抱著好奇心去吃,只一口,便能印證你的想法是對的,它的確難吃。此后的很多天里,都不碰它。它可以當(dāng)作偶爾的調(diào)味品出現(xiàn),卻不能充當(dāng)食物必需品。這是對面食,第一步的認(rèn)識。那個時候,身后有母上的嘮叨,以為世界就是無窮盡討厭的面食和作業(yè)。
后來,出去讀書,沒人追在后面嘮叨要穿秋褲、沒人做西紅柿雞蛋面給我,餓了幾頓或者寒風(fēng)勁吹的時候,就會很想念面食,奈何此地的面食,和母上大人手下的不同,只能靠著對面食親情味道的想念,吞下店家做的不正宗的面。這個時候,是在黃土高原,不正宗的面食填補(bǔ)了需求,差強(qiáng)人意。
再后來,就是京都了。起初水土不服,胃總是吊著隱隱作痛,這個時候就開始想念母上大人手下的拉面了,沾染了熱湯的面條帶著家的味道,這些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了,如今讓胃習(xí)慣一個新的地方成為了首要問題。又退而求其次,只要是面食就好了。跑了很多地方,吃到了“不能稱之為面”的食物,我開始痛恨這些冠以面食的假食物,那些沒有溫度沒有味蕾刺激的食物被端上餐桌,挑幾筷子就放下并憤憤走出,揚(yáng)言以后都不會再來。這是第三個層次,面食,再也吃不到。
這時饑餓感便會充盈腦中,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知道什么是適合你的,當(dāng)然是無以為比的面條。它是遲暮依舊等你的那個回首可見,不再愛米飯,再也放不下面食。這時才知道,面條于你,是獨(dú)特?zé)o可替代的存在。
于是,我拉了一碗粗細(xì)不均的拉面。
它,是真的面食,真的溫暖。
?文/陣雨與魚;圖/網(wǎng)絡(luò)
稿源:陣雨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