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個同學,他是鄉村老師。前段時間我跟他通電話,他抱怨同事們排擠他。和他一起來的新老師們,建立了兩個小圈子,可是這些圈子里沒有他。而且處處排擠他,他覺得這學校待著沒意思。
在電話里,他氣憤的說:“今天是星期五,我有事情想早點回家,找其他人換課,但是沒有一個人肯幫忙。如果今天他們幫了我,下周來我再幫他們上課,一借一還,誰也不吃虧呀。”
我很疑惑的問道:“為什么他們不愿意和你換課”。
他在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說:“他不知道”。
他不愿意講述事情的全部過程,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抱怨和指責同事,我也沒辦法幫助到他。
過了兩天,也就是星期天的晚上,他打電話給我說,明天早晨六點,他要趕車去學校上課,時間緊迫。
星期天晚上初中生都是要上晚自習的,所以他星期天去學校也是可以的。那為什么他要這么趕呢?我有些不解,便問他。
他說:“他星期天晚上沒課,如果去了學校,其他老師就會打電話給過來要求換課,好煩好累。所以還不如待在家里玩,輕松自在,明天趕點就趕點吧”。
又有一次,我正好放假,到他學校的宿舍玩。學校的宿舍分外屋和里屋。我們在里屋,他同事在外屋敲門,向他借充電器,他卻非常的磨蹭。
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他都沒有聽清楚。
第四聲,他才聽清楚。
不過,他沒有動,只是問道:“什么充電器?”
同事在門外回道:“蘋果充電器。”
“你的充電器呢?”他又接著問他的同事。
同事說在辦公室,并問他的充電器在用沒。而他依然只是坐著。
我看不下去了,走到門口打開上了鎖的門。和他同事打了聲招呼,我剛想叫他同事進來。內屋里就傳出了他叫我的聲音,要我回進里屋把充電器拿出來,再送給他的同事。
這個同事是他在這所學校里最好的朋友,而他從始至終他都坐在椅子上,沒動過。
同事需要你的時候,你推三阻四。好朋友向你借充電器的時候,你也要吊他胃口,讓他進退維谷。如此簡單粗糙的處理方法,怎能換來朋友的真心。你不愿意幫助別人,別人自然會拒絕幫助你。
2
在公司里,我也有自己的固定搭檔,他叫阿文,我們經常換班。我每天的工作量時固定的,從早上到中午這段時間就可以干掉百分之九十八的工作量,下午只要等著收尾就可以了。為了把下午的時間空出來學習,我和阿文常常輪換,留下一個完成兩人的收尾工作,另外一個回家。
平時,只要我說有事或者我不舒服,阿文就會很干脆的說,你先回家,我來收尾。而他不舒服的時候,我也會很干脆的說,你先回去,我來處理接下來的事情。到了今年,讓我更高興的是,只要我星期五跟他說,我要會回湖南老家。他便會說,等下我幫你收尾。后來我回老家的次數多了,他每到星期五都會問我,要不要回老家。
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要不要回老家”,但是對他來說這已經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因為每到星期五,我們公司里的每個人都想先走或者早下班,沒心思干活了。肯留下來幫助我的,真叫歷經時間考驗的朋友了。當然,我也不會讓自己的朋友一直吃虧,如果星期五我沒回老家,我就回主動跟阿文說,要不要讓我來收尾。
我和阿文的友誼,也是我用真誠換來的。阿文雖然看起來很強壯,但是經常生病。剛進公司那會,阿文生病找人幫忙收尾,大家都不怎么熱心。而當阿文找到我時,我都會直接說,好的。不問緣由,不啰嗦。幾次之后,我就和阿文成了“鐵搭檔”。
在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應該積極主動,不含糊,只要不傻的人,一般都會報之以桃。
3
小結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天天與你一起工作和生活的朋友,就是你的“近鄰”。即使在一件很小事情上,你也要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朋友。你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才會在你需要的他們的時候二話不說。
現在我們身處的是“圈子社會”。有人主動找你幫忙,就是向你發出了建立圈子的請求,你若拒絕,那你的“信號”也是相當的明顯了,而圈內人也會更愿意幫助圈內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