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在一家事業單位擔任科室主任,總是扮演著拓荒牛的角色。從“業務項目”建成之后的配置到制度建設、后期管理思路……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還要負責支部黨建、工會、女工等工作。面對大量的工作任務,她說之前的狀態只能用痛苦來形容——
5年沒有休假,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下屬工作積極性不高;向上求助,上司說你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團隊沒有凝聚力,工作作風渙散,她一個人要完成部門的大部分工作。
“我真的是挺不住了,情緒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李麗說。
極度壓抑的她,在去年年底,完成了手頭上的工作,決心給心靈放個假。
無意中,她聽了一堂衛紅教練的課程,被里面的內容深深吸引,進一步了解之后,她參加了衛紅教練的“自我教練”訓練營。
在跟衛紅教練做了1-1溝通之后,李麗覺得,要想改變現狀,首先得對自己和團隊有一個清晰而且理性的剖析。
剖析什么?
根據什么剖析?
一、分析現狀,統一目標
對團隊和自己的剖析,基于公司、團隊、個人的目標。只有看清目標,才能看清現狀。
很多時候,我們對現狀不滿,但注意力都放在了不想要的上面,可是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作為管理者,發現團隊很多問題,往往注意力全放在了解決“眼前”的問題上。正所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總也解決不完。很少花時間去想:
什么樣的團隊才有利于達成公司、團隊、個人的目標呢?
我們的團隊離期望的位置差距在哪里呢?
作為團隊的負責人,我可以怎樣把團隊帶到那個位置?
李麗清楚她要帶出來的團隊是什么樣子。所以,第一堂課后,李麗就運用所學從團結協作、責任擔當、主動思維、執行力、信任、服務意識、信息反饋等方面對科室現狀進行了自評。
通過自評,她發現科室存在的問題以及自己的問題所在。
找出問題只是第一步。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將一盤散沙的團隊凝聚起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呢?
團隊因共同的目標而凝聚,個人因團隊與個人目標的緊密結合而富有積極性。
善于學習的李麗,聽完第二堂課,馬上復制衛紅教練帶團隊以及7周目標設定的方式方法,制定出了團隊的共同目標和守則,貼在了辦公室的白板上。
關于執行力:
①必須有清晰的目標
②必須要設定完成期限
③必須遵守規章制度
④有動力和行為動機
⑤有相互信任的氛圍
⑥有一群相互督促、相互鼓勵的隊員
目標是美好的,可是如何將目標在如此沒有凝聚力的團隊變成現實呢?
二、用“核心員工”策略培養下屬
李麗相當清楚:要想結果不同,就必須采取不同的做法。
“以往面對團隊成員不能勝任,自己就沖上去,整天干著下屬的工作,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好管理者本該做的統籌規劃。這一次我想通過學習把自己解放出來,做管理者該做的事。”李麗說。
解放自己,一定要下屬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顯然,培養下屬成了改變現狀的關鍵要素。
怎么培養?
按照“核心員工”策略帶團隊的方法,一定是從“核心員工”開始培養。
于是李麗把團隊中每一個人的性格和工作特征都做了一個梳理,并逐一用他們的標準來1-1的溝通。
選出“核心員工”之后,她運用教練的萬用框架,幫助他們制定工作計劃,并督促和協助他們完成工作目標。
她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當下屬再一次將一張表格拿到跟前的時候,她一改之前直接告訴下屬“1、2、3、4該怎么做”的風格,而是問他們:
“你覺得這件事情應該怎么做呢?
你需要核實的數據有哪些?
你的工作計劃是什么?
你需要我為你提供什么幫助呢?”
通過這種引導式的提問,李麗感覺到下屬開始積極思考了。
三、改變從“頭”開始
瓶頸在瓶子的頂部。頂部不變,下面怎么變,還是會卡在那里。但很多管理者,一味地要改變下屬,卻從沒有想過問題的源頭可能在自己。
李麗卻不是。
覺察力很強的她,一早就意識到:“我是一切的根源”, 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
于是,她在學習自我教練的同時,給自己制定了一個7周的學以致用目標:
A、明確每個員工的工作職責,落實到人,使各項工作在計劃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
B、明確責任落實制,誰負責、誰擔責,發揮“核心員工”作用;
C、降低有效投訴率,從抓制度完善、抓服務技巧、抓獎懲到位三個方面考核;
D、定期檢查梳理目標,保持聚焦結果思維。
做好向下的管理,對于帶好團隊還不夠,上司的支持起著關鍵作用。
想想看,如果上司不認可自己的帶團隊方向,不給資源,或者不斷介入干涉,會是什么后果?
然而, “向上匯報”一直困擾著李麗,尤其當她匯報的工作、思路被否定時,她選擇了逃避。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她幾乎不去匯報任何工作,有事情也推辭讓其他人去。
通過學習,她意識到問題的根源都在于缺乏對人、對己的接納與欣賞。特別是自己追求完美,用完美的標準要求自己,也用完美的標準要求上司。
所以,在“向上溝通”,獲取上司支持方面,她也給自己定了一個7周目標:
A、能和上級進行有效溝通,保持中立,不逃避;
B、能接納上級的觀點,保持信任,即便不理解也試著“先服從再改善”;
C、有不同觀點,坦然交流,保持好奇,不遮遮掩掩;
D、能勇敢面對,承擔責任,先聆聽再決策;
E、與上級保持思路一致,能明確期望再創造成果。
目標不等于結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李麗所做的第一步是鼓足勇氣跟上司進行了一次面談。
她在心得中是這么記錄的:
“我很真誠的詢問上司:‘我有哪里做的不到位?對我有什么期望?跟您匯報工作, 我應該怎么去改善?’
上司跟我聊了兩個多小時,我能感受到上司在很認真的聽,并給我了一些建議。
最后上司跟我說:‘我對你比對別人更嚴格,因為我是要讓你給我帶隊伍的。’
天啊,聽到這里,我是有多羞愧?心里不免感慨,給他人貼標簽,給自己的思維設限的習慣,是我必須要改進的地方。”
心態改變之后,李麗說,以前看待周圍的人滿眼都是缺點,都是問題,現在卻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那么多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也將自己的心照的敞亮了。
把一個一盤散沙的團隊凝聚起來,不容易。李麗無疑走在了正確的路上。盡管學習已經結束,佳音頻頻傳來:
“今天臨時召集工會小組召開會議。‘核心員工’在會議上的表現非常積極,對下一步的活動安排,注意事項等一一介紹到位,我提問他具體計劃,也非常流暢的回答,說明他真正對工作進行了思考和規劃。
以前對工作會直接分解任務,現在會讓核心員工自己找目標和工作,為我們的改變點贊!”
是的,李麗,為你和你的團隊的改變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