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查”徒步旅行“這四個字最早出現在柏拉圖的《理想國》,書中記錄其師蘇格拉底說到那些或行軍或朝圣或徒步旅行的人們時,總是充滿敬畏之情。
徒步是人類旅行的原始形態和最初生存的一種方式,隨著社會發展,人類在不斷地改變著旅行方式。但無論社會如何進步、客戶如何發展,人類依然離不開徒步這個最基本的功能。
徒步運動興起于20世紀歐美等發達國家,是指有目的地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煉。“徒步旅游”是從徒步的價值上引申而出是以徒步為主要旅行方式的一種嶄新的旅游形態。
而在國內,“驢友”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網絡口語,其概念包含了大部分戶外運動,如:遠足、穿越、登山等,所有的徒步旅游者都可被稱為“驢友”。
“徒步運動”有很多分類方式,通常按距離、地形特點和主體性質進行分類。
根據距離不同,可分為四類:15公里以下的短距離徒步;15公里到30公里的中距離徒步;30公里到100公里的長距離徒步;以及100公里以上的超長距離徒步。
根據穿越區域的地形特點不同,可分為山地、叢林、沙漠、荒原、古道等類別。而按照主題性質則可分為:徒步山野、徒步探險、徒步穿越、登山等多種方式
公園徒步
公園徒步適合喜愛戶外運動的初學者和中老年徒步健身愛好者,這些公園大都有很成熟地已開發的線路,配套和服務設施也較完善。徒步愛好者只需要帶夠一天行軍用的水,和聚餐用的食品即可。
郊區徒步
一般指在城市周邊以休閑健身為目的,進行的一天以內的徒步運動。徒步過程中沒有較大的海拔落差和復雜的地形。徒步路程雖短,但也要有一定準備。衣服鞋子都應該適宜運動,不必追求專業,舒適即可。
徒步地點是較為人熟知的山林或丘陵地、有時為了方便安全,會直接到以山林為主的旅游景點,如北京周邊的香山、西山、百望山、鳳凰嶺等。
山野徒步
山野徒步是指在距城市較遠的山地、丘陵、峽谷等地,進行的徒步運動,通常所需時間為2~5天。野外徒步運動要求團隊中人員,在隊伍中有一定的角色分工,并且在活動的前期進行較充分的準備,一般進行野外徒步人員都是相互認識、彼此熟悉的但也不乏商業活動中臨時組建的隊伍。
徒步穿越
徒步穿越是指在某個區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從起點到終點的穿越里程。可能要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原。溪流、峽谷等的一種戶外活動。徒步穿越野外綜合技能要求較高。集登山、攀巖、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體。穿越人員須具備良好的體能、技能,穩定的心理素質。
行前要精心制定計劃,對穿越區域進行了解,包括穿越時的天氣、地貌、難度、風險系數,以及所需的裝備、食物、藥品等。穿越者還必須掌握相關的野外生存知識和技能,以應對千變萬化的野外情況。
徒步探險
徒步探險是人們深度了解一個地方的自然、歷史、風土民情等的活動。它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該區域,而在探險區域,大部分靠徒步行走來完成。
1986年的“長江漂流”可視為中國當代民間探險的開端,隨后還出現了一些徒步長城、黃河、長江、西藏西部無人區以及穿越沙漠等的探險活動。
一些探險家如劉雨田、宋小南、余純順等對徒步探險的實踐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到了20世紀90年代,徒步探險才從真正意義上開始被人們所接受,被充滿激情與勇氣的徒步愛好者所喜愛。
登山
登山是一種理性的激情,是以人類的極限磨礪精神,在與高山的交流中回歸事物本真的體驗,“山登絕頂我為峰”,“無限風光在險峰”等詩篇都是對登山的美好向往和贊美。
登山是戶外運動中最極致的形式,更是徒步運動中最具有技術含量和最危險的活動,與此同時,無數的人在山頂看到了絕美的風景。
去徒步吧,徒步不是一次旅行,也不只是一個假期,徒步是一個過程,一次發現,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
徒步不僅讓我們看到世界,更讓我們直面自我,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場遠途旅行!
p.s本文主要參考文獻為鹿志海、李相如所著的《徒步運動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