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轟轟烈烈的520刷了兩天屏。我們家這位反應遲鈍的馨爸爸對各種時髦的現代的古代的亂七八糟的節日從來不在意。這樣也省事,啥節日都不過,不用操心。恰巧前天馨爸生日,沒過,馨爸說要周末過,不給上班的上學的添麻煩。
前天晚上我們說,這個周末給爸爸過生日。吃完飯馨兒寫作業。突然悄悄和我說,"媽媽,咱們送爸爸一個什么生日禮物?"我搖搖頭,"想不來給爸爸買什么。爸爸怕老不要過生日,要永遠18歲。"
馨兒不理會我的玩笑,接著說:"爸爸喜歡什么?""爸爸喜歡玩兒游戲。"媽媽繼續搗亂。馨兒有些為難,"要不送爸爸一個剃須刀?"好吧,我故意高聲問馨爸,"你的剃須刀是不是不好用了?"遠遠傳來馨爸疑惑的回答:"沒有啊!好用的,沒壞。"我悄悄跟馨兒說:"要不咱們給爸爸錢吧,讓他打游戲?"馨兒搖搖頭,"不好。"哈哈,我是當真的,馨兒覺得這個不好,不能鼓勵爸爸打游戲。
馨兒邊寫作業邊和我討論給爸爸買什么禮物。我坐她對面。
作業比較多。寫得很認真,坐在對面的媽媽無聊給馨兒拍照。
馨爸屬于理性大于感性的人,對寶貝馨兒再關心也要在大腦里先轉一遍為啥這樣做?有什么道理?
所以馨兒和爸爸不是那種親親密密的父女,是按規矩辦事兒的父女關系。給馨兒定好的規矩馨爸不隨意打破,不答應馨兒的無理要求。馨兒在爸爸面前自覺遵守規約。
如果想違約就找媽媽。媽媽和爸爸正好相反,典型無原則無底線,說好的規矩經馨兒磨磨磨就磨沒了。馨兒也知道,只要功夫深,一定能磨成功。不過,有時候馨兒不磨過兩天我自己也能忘了。
馨爸對馨兒學習不怎么著急上火,腦筋都動在怎么讓馨兒動起來上。跑步、輪滑、乒乓球、游泳。。。每年暑假變著方兒帶上馨兒玩兒,馨兒曬得像個小煤球,從頭黑到腳。
玩兒馨爸也不是隨便玩兒的,超級認真。給馨兒傳授,玩兒也得動腦子。學輪滑時馨兒有一個動作怎么也做不好,膽小,不敢放開跑,怕摔倒。馨爸盯住不放。我跟著去了一回再也不去了,馨爸臉一黑,怕怕滴。不知后來馨兒咋過關滴。
寫到這里我問馨兒,"輪滑后來動作學會沒?"馨兒說,"學會了,這次去小井溝還玩兒的。下蹲,盯住一個點,抬頭,腳蹬地,手背后,迅速滑。"
這樣嚴厲不講情面的爸爸,按說這樣馨兒一定和媽媽親。no,no,no,不是這樣。
她能說爸爸,不玩兒游戲,陪她玩兒,不允許媽媽說。她能訓爸爸為啥不送她上學,我說就不行。吃飯主動招呼爸爸,怕餓著了。過生日惦記著給爸爸送禮物。。。
總之,從各個方面都論證了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我也找到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父女倆人臭味相投。
爸爸找到有什么好玩兒的小游戲就給馨兒下下來,教馨兒玩兒,自己用個時不時就死機的癡呆手機,為了馨兒眼睛給馨兒換個"大個兒"手機。
玩兒著玩兒著,現在馨兒不用爸爸教,她找來小游戲跟爸爸分享。
倆人一起玩兒,一起討論提高。
父愛如山也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