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初入設計行,如何談利益?

今天又接到電話,朋友的同學會,畢業10周年,需要我幫一個忙,免費設計一個LOGO,用于他們同學會的聚會T恤衫。

這種類似的請求大概每個設計師,或者學習設計的同學都會經常遇到吧?

設計師們的吐槽早已匯聚成各種帖子,變成了10萬+的微信文章,廣泛傳播,共鳴滿滿!

盡管都有著各種扭捏和不情愿,但大多數的設計師還是迫于各種人情,免費做過或多或少的奉獻型設計。郁悶、被忽視感、不被尊重,這種感受多多少少都會變成爆棚式的負能量。

真的完全是那些設計盲的錯誤碼?是,也不是。

文化創意和設計勞動不被尊重固然是國情,但設計師自己的軟肋也同樣明顯:我們不會恰當的談利益。不會以合情合理的方式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利益。在本質上,我們對“利益”的理解,都存在著巨大的偏差。

一、有視野的理解利益。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獲取利益。”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說出這句話,常常用來形容人性的殘酷。

然而,這類覺得談利益很勢利,刻意回避,以此來顯示自己仁義或高尚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對事物的本質還看得不夠透徹,對利益的定義不夠清楚

舉例說,在我步入社會之前,也是這樣想的,覺得談利益不僅勢力而且俗氣,帶著某種狡黠的算計,和唯利是圖的嫌疑。所以,在心里上確實也過了不少的坎兒。

剛入設計職場,不敢談薪資;

設計項目執行不敢談分工;

與矯情滿滿的設計同行交往掌握不到平衡;

設計師的團隊管理只講求將心比心;

凡事的處事心法,多是“不問結果,只求經歷”。

但一路磕絆下來,總結出來:

1.當我們不屑于談“利益”時,發現好像很多不以利益出發的目標,最后往往都敗在利益面前,特別是面對喜歡談情懷的甲方;

2.“不問結果”有點像“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往往是對目標結果沒有基本掌控,設計項目的進度管理永遠令人頭疼;

3.照顧菜鳥設計師的玻璃心,不敢或者不愿下審美判斷,結果客戶不滿意,菜鳥設計師還感覺被傷害,左右不是人。

1.利益,涵蓋了一切人際交往的聯系。

細細想來,我們很多情況下對“談利益”有顧慮,是因為把利益狹義的理解為金錢得失。然而,事實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利益的延伸,沒有利益的事情是沒有生存空間的,錢財是利益,自我是利益,只要有人內心追求的,都是利益。

人與人之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人和人接觸所產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碰撞時時處處都透出利益相關。

度娘對這個詞的解釋,很是到位:利益是指人類用來滿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質、精神需求的產品,某種程度上來說,包括:金錢、權勢、色欲、榮譽、名氣、國家地位、領土、主權等所帶來的快感,但凡是能滿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稱為利益。

利益依附欲望而生,而人的基因確定了欲望的存在,組成社會的基本元素是人,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階級、既得利益者、階級矛盾、政治、戰爭……利益沖突決定著一切。基礎到生物存在的食物鏈也是利益關系。逐利是人性,不需要學習。

所以,可能在步入社會時,學會有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很重要。

2.利益目的,都是利己

如果簡單的對利益的目的做個總結:讓自己活下來且讓自己活得更好。

我們身邊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對人生遇著不同的選擇,但是基本都是對于自身利益追逐和保護:

有人守財如瓶,是利益——因為他覺得財富放在自己身邊最安全;

有人勇于投資,是利益——因為他覺得投資會給他更多的回報;

有人千金散盡,也是利益——因為他覺得自己這樣心里更好受;

有的設計師說,我不想和任何人交往,歸隱于世,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其實他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他相信通過這樣可以獲得某方面的解脫和自由,或是逃避痛苦的一種極端方式,目的還是讓自己內心好受些。

所以,在考慮利益和談利益的時候,你大可不必羞于出口。所有平衡穩定的利益格局,才是發展與和諧的基礎。

二、有智慧的追逐利益


馬克思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讀到這里時,感覺資本主義的壓榨,甚至都要穿透紙背,血淋淋的鋪在你的眼前。

換種說法,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人的逐利本性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為了利益,人可以不知疲倦地工作;為了利益,人可以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為了利益,人們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

設計行業本身難道不是利益驅動的行業嗎?設計行業難道只是充斥情懷和審美的高Big行業嗎?設計行業難道不是屬于服務業,應該以服務業的利益規律為依據嗎?

正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審美、虛榮和階層區分,服裝設計才衍化出更多的品牌和款式;

正是為了更好的消耗閑暇,增添樂趣與趣味,游戲設計才推陳出新,爆款不斷迭代;

正是為了滿足社群溝通的效率與情景更卓越,交互設計才日益成為互聯時代的熱門;

正是為了消費主義的圖像化思維邏輯和特質,平面設計才更加建構多元化傳播媒介;

這樣的例子和論證可以無限式的舉起來,沒有設計的利益驅動,就不會有我們使用的智能手機、移動支付、居住空間,甚至所有我們體驗和存在的生活方式本身。因此,我們必須具備追逐利益的智慧:

1.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我們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一走一過有多少時間,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寬闊,對陌生的知識充滿了好奇,你才可能在事物紛繁復雜的聯系中洞察到什么是你的利益格局。不管我們知道的是對還是錯,但是至少我們應該做到我們不忽悠別人,但也絕對不要做別人眼中的“愚人”,這就是好奇心的好處。

2.君子愛財取之以道。

多掙錢,多正當地掙錢。通過設計改變世界,哪怕只是塵埃般大小的改變,都會讓自己和家人過更好的生活,有能力去幫助自己的朋友。

3.用有趣的方式獲得自己的社交生活,在幫助過自己的人當中贏得尊重。

4.在行有余力的情況下,去做一些最具體的事情,去勤勉地去做這些事情。

人性都是向往美好,生命所有的動力也都是為了追求美好。而這樣的感覺就是利益本身。

不避談利益,將不同階段的追求落實成理性的規劃,才是有智慧的人生。

三、有邏輯的捍衛利益

學習捍衛自己的利益,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負責。如前面談到的”利益不局限于金錢“,沒有利益驅動的設計,我認為:未必能做出令自己和他人滿意的作品。即使是為了獲得友誼的回報,這也是利益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捍衛自己的利益時,我建議先從邏輯的角度厘清以下思路:

1、習慣于先利益,后情誼;

世間最愚蠢的思維莫過于:對親近的人過于忽略!對陌生的人過于認真!我們往往忽略了身邊最親近的人的利益訴求,卻對陌生人大方慷慨。但陌生人往往是”一次性消費友誼“的點贊之交,而親近的人才是攜手相行的同路人。

這種錯置因果的思維模式往往導致親密的朋友漸行漸遠,而陌生人卻因為你不能捍衛自己身的利益,在潛意識里對你心存忽視。務必明白:陌生人沒有義務考慮你的尊嚴,只會考慮自身的訴求。

因此,要優先考慮親近之人的利益,再考慮陌生人的訴求。利益是土壤,友誼是成長其上的花朵。如果沒有利益的考慮,一味考慮情誼、面子等因素,那么,一切都不過是”鏡中水月“,沒有思考的邏輯起點。

2、不局限于金錢,算清楚得失;

利益不局限于金錢,友情、心情、感情都屬于利益的一部分。當面對訴求時,我們一方面不要僅從金錢角度考慮自己是都吃虧,也要從其他方面思考自己是否值得。

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當所謂“朋友”和“熟人“要求我們免費設計什么的時候,直接的拒絕未免太過于傷害交情和人心,但如果違背自己的心意,屈從于社交壓力而去做設計,則是對自己不夠尊重。

那么需要衡量自己在免費設計中是否能否獲得友誼,認同和肯定,如果能,就符合自己的利益。如果對方說出了:”不就是設計個LOGO嗎?“之類的話,那么千萬別去做這個設計,因為任何潛在的輕視,都不會獲得最起碼的回報,哪怕僅僅是體面。

3、講清道理,談清規則;

即使是出于獲得友誼和尊重的需要,那么也需要和對方明示或暗示:你自己所做的設計的價值。因為價值是自己的尊嚴,尊嚴就是利益。不要默認為對方”已經懂得“,記住:沒有人有義務懂你,即使是你的父母!但你絕對有義務讓別人懂你,那是你生而為人必須承擔的責任。

因此先講清楚道理,再厘定規則,在道理和規則的框架之內做事,才讓自己和他人都心存善念,彼此感激。做人需要八面玲瓏,但不妨兩面帶刺。只有這樣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

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利益不是他人的施舍,而是你需要自己去捍衛的成果。善于捍衛利益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強者。這對于每一個剛進入設計行業的年輕人,甚至還在大學讀書的藝術類學生而言,是必須經過的心理門檻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

? ? ? ? ? ? ? ?版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大多數人不喜歡與人發生沖突。他們習慣把沖突與消極的想法聯系在一起,而忽視沖突對于關系的正面作用,不能很好地區分沖突...
    毛敏樂閱讀 919評論 0 0
  •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個長滿薔薇花的屋子。里面住著一個長著貓耳朵的女孩。她有一雙棕色的大眼睛,她的房間里放滿了各...
    深海魚罐頭閱讀 191評論 0 1
  • 昨天休息了一下,今天上班格外精神,以前看不顧的同事,也感覺那么的親切,以前不喜歡做的事情,也感覺那么的輕松!現在感...
    OO碰到OO閱讀 120評論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