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什么?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它是虛無縹緲的,沉在腦海中,時隱時現。它依附著某一個東西,在不經意間就會伸出它的頭來跟你打個招呼,可能是路邊的一家咖啡廳,可能是街頭飄來的絲絲香味,也可能是窗外路過的車里傳出的一段音符。
關于香港的記憶,年輕那會兒在港片中日夜沉浮,喜歡小馬哥的義氣雙槍、喜歡哥哥張國榮的瀟灑性感、喜歡林青霞的颯爽英姿……除了這些,可能記憶最深的,就是香港味道了。
央視出過不少關于中國味道的紀錄片,而關于中國大地的各種味道我也是從這些紀錄片開始的。關于味道,從兒時的大白兔奶糖,到過年時候的雞鴨魚肉,食物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香港的美食多,有香港記憶的味道更多。
1.影視中的美食之雜碎面
所有喜歡周星馳的朋友一定都看過星爺的杰作《食神》,還記得開頭的那段星爺評價過的莫文蔚的那碗面:“豬皮煮得太多沒咬頭,失敗!”;“堿水面沒過冷水,面里全是堿水味,失敗!”;“魚丸沒有魚味也沒有咖喱味,失敗”;“大腸沒洗干凈,里面還有一坨屎,失敗”。電影當然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其實雜碎面是香港最接地氣的美食之一,用冷水去堿味、上等豬皮煮到恰好、鮮美的魚丸、爆香的大腸,一碗平凡但不平庸的雜碎面就完成了,樸實無華,將簡單的事做到極致,這就是雜碎面給人的真實味道。
2.傳說中的絲襪奶茶
這是著名美食家蔡瀾先生極度推薦的一道美食,在中環結志街上滄桑了辦個多世紀的蘭芳園對絲襪奶茶的把握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像是武林高手歸隱山林的低調一樣,至今佇立于鬧市滾滾紅塵中的蘭芳園依然是矮桌小木凳,店面簡陋低調,店里雖擺放著周潤發、譚詠麟等明星光顧的照片,但也并沒有讓這家店面顯得星光熠熠,在鬧市中它依然是低調如歌,絲絲入耳。香港的老街拆了又建,但這家老店卻一直屹立不倒,作為香港人的一代記憶,蘭芳園保留了港人最純真的那份堅持。
絲襪奶茶的制作其實非常簡單,它名字的由來很有意思,因為沖奶茶的白色布袋被茶染成了茶色,有點像女性的絲襪,所以這奶茶就被人們叫做絲襪奶茶了。蘭芳園創立于1952年,自制的小銅壺、正宗錫蘭紅茶、密度最小的棉布“絲襪”,以及65年來日復一日每天到店里跟客人們聊天的九荀創始人林木可,都詮釋了港式的堅守。
3.小窄巷里的大“米王”
記得韓寒有段文寫的很好: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說的就是人跟人不一樣,但在香港,人是部分高低,美食也部分貴賤的。在香港的小巷子里,經常能聽到“米王一碗”的叫賣聲,那么可能你不知道,米王其實就是一碗熬煮的非常軟糯香甜的白粥,有人說,香港的有錢人是很難看出來的,因為不管有錢沒錢,大家對米王的喜愛都是一樣的只多不少。
可能坐在你隔壁的摳腳大叔,有可能就是腰纏萬貫的大富翁,這就是香港,低調與奢華并不沖突。一碗米王配上一疊小咸菜,幾只姜末醋汁點綴下的小蝦,平靜如水的市井之中,蕩漾著平凡的香味和心平氣和的悠然自得。在平凡中閃爍生輝,米王稱王。
4.老街和眾生
香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可能我們在無數的新聞報道中見到過一家幾口擠在5平方的小屋子、住鴿籠的老人等讓人心酸的新聞。但香港的包容性也是讓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只要租個笑笑的鋪面,擺上兩三張桌椅,華燈初上的街頭,粥屋、腸粉、生蠔、燒烤、雞蛋仔、冷飲、啤酒等逐漸占據了人們的視野,借著一盞盞小小的燈光所匯集成的光河。
人們的夜生活開始了,人群隨著這條光河慢慢流動,絡繹不絕的食客帶動了小餐飲業主們的生活,生生不息,不斷繁榮的香港正是在這樣一些小小的鏡像中步步向前的。
啦啦旅行(lalalvxing)
跟著啦啦去旅行,去發現更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