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于找工作的小C突然在向我抱怨找工作難的微信中發了一條“分手后,我希望他比我過得不好”,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信息,我一時不知如何回復,好在小C發了一張他的朋友圈截圖過來,才緩解了我不知如何回復的尷尬。
小C的愛情故事,在大學寢室熄燈后我斷斷續續聽她講過一些,如今也能慢慢拼湊出一些故事梗概。
高中時的小C是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生,不高不低的成績,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藝,臉蛋身材也都是普通至極,由于家庭原因與人相處時還略帶一點自卑。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平凡的高中女生在籃球場上對一個男生L一見鐘情,然后通過多方人際關系終于要到了L那個男生的聯系方式。
自此之后,小C似乎變了一個人,上課帶手機,給L發短信,發QQ,去空間留言等,甚至在知道L有一個文科班的女朋友時,不顧身邊好友的反對,依舊每天主動聯系L。由于兩個人的班級在同一層的關系,小C一下課就拉著同桌跑到走廊,假裝聊天實則眼光一直注視著L的班級只為L走出來時能見他一面;晨操的時候眼光也會一直瞟向L的方向。在小C強烈的攻勢下,小C終于成了L眾多異性好友中的一個。
就像偶像劇的男主角一樣,即使知道L有一個女友,但是追他的人還是趨之若鶩,小C是其中之一,但是她卻偏執地認為自己是最特別的那個,認為L在空間發的說說都是關于小C的,L在小C空間留一條言,小C都能興奮一天。小C青春中如此光明正大的暗戀就這樣一天一天進行中。
但是小C的閨蜜們看不下去了,因為朋友間的傳言遍地都是,唯獨小C視而不見。在其他同學的眼中,L就是一個花花公子,雖然有一個名正言順的文科班女朋友,但是L的手機里最近聯系人有他女朋友,他女朋友的閨蜜們,其他班級的追求者,還有一些小學妹。L的室友每天都能看到他與不同的女生煲電話粥,每天都能看到L拿著一大堆女生送的禮物回寢室。
小C的閨蜜們看著眼前這個變得有點陌生的小C,決定一起去勸她,但是偏執的小C卻告訴她們,“沒關系的,我知道他有女朋友,而且還有很多女生喜歡他,但是沒事的,我愿意等,等他發現我的好,等他也喜歡上我,只要他的最后一任女朋友是我就好了。”閨蜜們無奈離去。
后面的劇情似乎沿著小C預測的發展,L的女朋友終于受不了L沒有有那么多女生圍繞在身邊的事實,提出了分手。分手后的第二天L主動約小C出去,之后小C終于成了L的女朋友,但是卻不是小C預測的最后一任女朋友。因為女生說分手大多都是希望男生的挽留,L的文科班前女友也是如此,一個多月后,小C和閨蜜逛校園時迎面撞見了L和他的文科班前女友手牽手散步。
之后的小C采取了冷爆力的處理方式,手機關機,每天埋頭在學習之中不去想任何事情,刻意避開所有和L有聯系的事情。但是,如果心里還是喜歡的話,那么一定會放不下吧,所以每到晚上,小C都會偷偷打開手機看看L有沒有發信息給自己,但是每次迎來的都是失望。
之后兩人唯一的聯系應該是情人節那天,同桌給了小C一盒德芙,說是L拜托她轉交給小C的。小C看著那盒德芙,拿出手機在空間發了一條,“還沒來得告訴你,我不喜歡吃巧克力。”
高中三年,一晃而過,轉眼就各奔東西,小C還沒來得及告訴L的事情還有很多。
大學期間,小C輾轉聽以前的同學說起過L的近況,高中畢業后L和他的文科班女友分手了,大學去了北方,和之前高中的一個同班的女生在一起,但是是異地戀,那個女生和小C在同一個城市上學,大學就在我們學校隔壁,他們在一起半年后分手了。L在一次高中同學的聚會上喝醉了,掏出手機給一個人打電話,始終打不通,最后沖著電話大喊,“你不是說我什么時候打你電話你都會接的嗎?你為什么現在不接!”
沒錯,那通電話是打給小C高中時的手機號,大學之后小C用了學校統一發的卡。大學之后的小C不僅很少打電話,而且還戒了游戲,甚至戒了戀愛。
畢業之后,故事的走向有點偏離,小C偶爾在朋友那邊得知L畢業后去了南方的一座城市,有了一個比他大20多歲的女朋友。起初小C不信,問朋友要了L的微信,但是那個問題小C最終還是沒有問出口,因為看L朋友圈照片中他戴的那塊手表,小C就已經知道了答案,因為她還記得L家并不富裕。
最近小C因為工作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本以為回家能稍微放松點,但是一回家家人就會提起工作和對象的事情,這讓小C每日都處在焦慮之中,只能與我在微信中訴訴苦。無意間在朋友圈中看到L在歐洲旅行時拍的照片,照片中并沒有那個比L大20多歲的女朋友出現,小C看著照片中那個與青春時隔七年的L突然覺得有點陌生。
“分手后,我希望他比我過得不好。”
“傻丫頭,沒有什么所謂的好與不好,他現在的生活是他自己選擇的,但是必然也失去了什么,他過不好不好只有他知道,他發在朋友圈的生活只是他想讓別人看到的生活。”
“我希望他比我過得不好,這樣他就能記得當初我的好,這樣或許他就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