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唱練耳學科的引入建立與發(fā)展

? ? ? 1912年,“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增設了圖畫手工專修科,又稱“圖音手工專修科”,聘請留日歸來的李叔同為該科音樂、美術主任教師。該科學制三年,招收學生29人。音樂課程有樂典、和聲學、練聲、視唱、獨唱、合唱、鋼琴、風琴、作詞、作曲等。有專用音樂教室,有鋼琴兩臺,風琴數(shù)十架,教學水平較高,各科均采用五線譜。這是目前所見有史料記載的,我國最早開設的 “視唱”這門課程。

? ? ? 1927年11月27日,上海國立音樂院成立(1929年改名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視唱練耳在其成立之初就被設為一門基礎理論課。其最早記錄在案的視唱練耳教師為華勒,擔任科目為“視唱”。

? ? 同時期的專業(yè)音樂院校還有1930年建校的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和1932年建校的私立廣州音樂院。

? ? ? 起初,視唱練耳學科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中主張教師多彈多示范,學生多唱多聽的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聽、唱、記、寫的基本能力。大多數(shù)視唱練耳教學還是傳統(tǒng)的鋼琴作為唯一的課堂教具,日復一日的安排學生聽寫單音、音程、和弦、節(jié)奏、旋律等等。

? ? ? 星海音樂學院任志琴教授指出,視唱練耳課的功能和內容是一個發(fā)展、開放的系統(tǒng),是隨著音樂的發(fā)展,實踐的需要而變化的。陳雅先教授也在《視唱練耳教學論》中寫到,高師視唱練耳課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聽辨記憶和識譜視唱的能力;初步理解音樂各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的作用,掌握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掌握音樂表現(xiàn)的常規(guī),積累音樂語言;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發(fā)展音樂審美能力;初步掌握視唱練耳的教學方法”。

? ? ? 隨著視唱練耳學科的不斷發(fā)展,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呼聲愈發(fā)強烈,影響較大的是視唱練耳分級制教學、多媒體技術在視唱練耳中的運用、三大教學法和視唱練耳學科的結合、民歌元素在視唱練耳中的應用、視唱練耳與樂理合并教學等等。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