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爺爺有事情回老家了,雖然爺爺帶孩子的方式我很不認可,但是爺爺童心未泯,喜歡跟孩子玩,時不時地會給咚咚帶來比較有趣的玩法,所以咚咚還是很喜歡跟爺爺玩的。當爺爺回老家之后,奶奶一個人帶他,他頓時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了,于是狂熱地愛上了吃酸奶。為什么是酸奶,而不是其它的東西呢?因為爺爺老是花粉過敏,媽媽給爺爺買了酸奶以提升抵抗力,爺爺在吃的時候舍不得全吃完總是會分給咚咚一半,于是咚咚對于酸奶,有了種愛屋及烏的味道。在吃酸奶的時候,總是會吃著吃著就會蹦出:“爺爺”,他意思是:“爺爺的酸奶”。
那么,是怎樣地狂熱呢?他會一杯接一杯地吃,一直吃到沒有。一會功夫,4杯就沒了,加上前幾個小時吃的2杯,都已經6杯了,并且還沒吃夠,還要拉著媽媽去便利店去買。媽媽簡直要驚呆了!不去買吧?咚咚已經擺出了一副不買誓不罷休的架勢,買吧?又怕他肚肚受不了,于是帶著他出去遛彎意圖分散注意力。回來的時候,到小區大門口時,咚咚最終還是沒能忘掉酸奶,拉著媽媽非要去邊上的便利店,平時喝的光明都沒貨了,于是買了一杯“如實”,回家吃掉之后,竟然又要拉著媽媽出去買,都晚上9點鐘了。。。呶,就是這樣的狂熱。
對吃芒果的狂熱也不比酸奶少多少。咚咚最享受的就是搬個凳子坐在媽媽對面,讓媽媽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吃完一個再要一個,一會功夫,6個雞蛋芒就到肚了,并且還有要吃下去的架勢。
規則的建立就勢在必行了。
當新的一天到來,咚咚又如之前一樣要求吃芒果,馬上要吃飯了,于是跟咚咚講道理,說等吃完飯再吃。2歲的孩子哪能聽得進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樂見的就是自己要求的事情能馬上實現,只有馬上實現了才算,不馬上實現的用大人的一個詞來說就是“耍流氓”。咚咚堅持要馬上就吃到芒果,媽媽堅持吃完飯才能吃芒果,于是拉鋸戰開始。咚咚看到媽媽的堅決的表情,意識到可能真的吃不到芒果了,于是哇的一聲就哭了,奶奶看到孫子哭了,心疼得不得了,不就是吃個芒果嘛,至于這么上綱上線嘛,趕緊要去廚房拿給咚咚吃。媽媽制止,要求奶奶照常吃飯,同時告訴咚咚:“媽媽知道你想吃芒果,但是面條已經在排隊了呀,如果芒果插隊的話,面條就會很不高興的,它會說,明明是我先排在前面的,咚咚為什么先吃芒果呀!對不對啊?咚咚現在吃不到芒果,媽媽知道你很委屈,你想哭就哭一會吧!等到把壞情緒發泄完了,就找媽媽說:咚咚要吃飯。好不好?”咚咚還是試探性地哭著,而奶奶雖然不樂意,但還是聽從了媽媽的,邊吃邊用無比心疼的眼神望著咚咚。過了才不到3分鐘,咚咚就不哭了,試圖走到媽媽這,奶奶趕緊問了句:“吃飯不?”咚咚就立馬陰轉晴了,回答了句:“吃”,就愉快地吃起來了,媽媽去廚房盛飯時,正巧咚咚吃完了,奶奶也要去盛飯,咚咚跟著過來了。媽媽就抓住這個機會,又跟咚咚解釋了一下排隊是什么意思,咚咚看起來也好像是明白了的樣子。接下來吃飯,他速度快了很多,吃完之后,給媽媽了一個大大的笑臉,說著:“芒果~”那樣子好像是說:“媽媽,我吃完飯了,輪到吃芒果了!”母子倆又開始其樂融融地享受芒果時光了。但比之前多了一個步奏,在吃之前,媽媽都要問咚咚一下:“咚咚要吃幾個呀?”咚咚一般都回答一個或者兩個,有時候他會自己主動說不吃了,有時候也會再比之前承諾的要多一個,媽媽也隨著他,只是多要的一個再吃完之后如果還要的話,就會跟他講道理了,他也就不再吃了。
規則就這樣建立起來了,接下來的日子,再也沒有拉鋸戰了。并且咚咚的自制力也有了提升,心情也更加愉悅了。因為是他自己主動選擇的吃還是不吃,吃1個還是吃2個。
【總結】對于吃:當孩子生活過于單調時,有可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吃上面,并且毫無節制。父母在此時應給予理解,并積極尋找對孩子來說更積極的生活方式,這是對此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對于規則:建立規則時,要溫柔而堅定,不能根據自己的心情反反復復,這樣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迷惑,為什么昨天媽媽允許我吃/玩,今天就不允許了呢?通過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起來的規則,對于孩子來說,是安全感的所在,因為他知道,這個規則不是用哭鬧就能打破的,同時媽媽也是特別愛他的。他將會在真實存在的邊界的世界內快樂地馳騁,而不是用哭鬧來試探那若有若無的邊界是否真實存在。不過,規則也不是隨意制定的,也不應該有太多的規則,否則孩子也將受到相當多的限制,這個得由父母細細拿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