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這周在學校犯錯誤了,校長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喝咖啡’。”
“哦?你還有這種待遇?犯啥錯誤了?”
“我和同學在洗手間,用空氣清新劑互射來的。”
“有同學受傷嗎?”
“沒有”
“你受傷了嗎?”
“沒有”
“那還好,事情應該不算嚴重。”
“誰說的,媽媽,校長批評我們了,說事情很嚴重,他還要發郵件給你們,你們也可能要來喝咖啡,怎么辦啊?”
“別怕,兒子,這算什么,小事一樁。你只要吸取教訓,不做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的事就好了。”
“媽媽倒是認為,誰的少年沒犯過錯?知錯能改才是正確的選擇。”
“像個爺們能干出來的事,你爸小時候還打破過同學的頭呢!正好我還沒見過你們校長,這次順便去認識認識。”
“就是嘛!校長也是小題大做。”
“兒子,你也不能這么看。雖然這次事件,你們沒有任何人受傷,但其實你們的舉動,存有不安全隱患,校長的處理是得當的。你想,如果清新劑噴到了眼睛里,是不是就是大問題了?”
“嗯,我也知道錯了,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
第二天
“媽媽,另外兩個同學被他們爸媽罵得很慘,還有一個被罰站了,說給他們爸媽丟人。他們來問我,我說‘我媽說我像個爺們’他們都驚呆了。”
“那你現在怎么看這件事?”
“你說得很對,媽媽,我是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錯在哪兒了,謝謝你!”
(記錄兒子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