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就進入了“知天命”之年,“知天命”,意指天命可畏,非敬不可,不可逆天行事。
歲月如梭,也很無情,轉眼間,我已“知天命”。雖然覺得身心并未老去,但畢竟黃金時期已成云煙,一切過往皆是明日黃花,所以心里很是惶恐,知天命豈是那么容易的?
“知天命”是幸運兒的人生之重要一站,號稱半百,俗稱“土埋到大半截兒”。有些人窮其一生都可能摸不到“知天命”的站牌。有些“知天命”兒孫繞膝,也有的煢煢孑立、踽踽獨行。有些未知天命,卻早已白發縷縷、灰發斑斑,所幸我只是略有幾絲,那是歲月和生活送我的喜悅,也是我活得灑脫、豁達、快樂、堂堂正正的成果。
我想,一個人能做到盡人事、知天命、樂觀豁達,并不容易,除了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還要丟掉很多東西,也需要凝練人生。把一切都看得很開,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處之泰然,以平常心來看待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以感懷的心去對待成敗得失,凡事只要盡職盡力,盡本份盡良心,把剩下的有限的生命,活得灑脫一些,充實一些。倘若不很成功或不盡如意,那也無愧。須知,世事如意者十之一二,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這是規律,人不能違背規律。
知天命之年,依然心存高遠,不怨天尤人,更不逃避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很遺憾,我已經上無老,但作為老師,我能做好及人之老,尤其做好及人之幼,那是我的本職工作,我知道,熱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家中要主動承擔瑣碎的義務,珍惜生活,珍惜親人朋友同事,珍愛自己,珍愛健康,惜平安,養身性,撇去浮華,看淡名利,腳踏實地。
知天命之年,對劉安的“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有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對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了新的提煉。以前見到學生犯錯誤,動輒火冒三丈,或是拳腳相加的冰凍三尺,或是惡語傷人的六月飛雪,或是翻白眼拉長臉的滿臉陰霾。現在看到同樣問題,會是溫情的關愛、輕聲的問候,這是人生的積淀和歲月的歷練,是理解、理性而非圓滑。
知天命之年,覺得生命彌足珍貴,生活豐富多彩,更要活好當下,精彩每一天,該放下的放下,該放棄的放棄,不爭不搶,活好自己的人生秋天。抓緊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疾病喜歡找上來的年齡,調整好心態,打一打太極,摸一摸樂器,練一練身體,走一走山川,看一看美景,也算是不虛人生此行,不消極追求隨遇而安。
知天命之年,要知足常樂,懂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閑暇時間,看看《菜根譚》,瞅瞅《小窗幽記》,背背唐詩宋詞,讀讀諸子百家、古文觀止,自己也碼一些文字,自我欣賞而不孤芳自賞。關心一下時事,有自己的觀點,不人云亦云,豐富凝練人生,才能在和別人的交談中隨口引經據典,口吐蓮花,而不是白沫。
知天命之年,想寫寫書法,學學音樂,試試繪畫,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即使水平不高,怡然自得,陶冶性情,提高一點藝術修養和鑒賞水平,當遇見的時候,可以是“略知一二”或“稍窺門徑”。提升一下自己的格調,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精致。
知天命之年,已經歷了坎坷磨礪,偶爾熱血但不沖動,多了理性與冷靜。休息時刻,約三兩好友,泡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懷沉靜之心,看清涼世界,或是一起散步、暴走、打球、長跑、健身,偶有踏平高山、飛渡河湖之壯舉。即使沒有高官厚祿,顯赫地位,擁有了健康,提高了生活質量,盡量不給子女、單位、祖國添麻煩。為了祖國的輝煌,即使不能添磚加瓦,添把柴草也好。
知天命之年,不怎么喜歡扎堆,開始習慣懷舊,回憶過去,盤點得失,“無可奈何花落去”,對此總唏噓不已。年齡一把了,卻很容易被現實和影視劇中的親情感動,甚至稀里嘩啦。經歷了起起伏伏,看透了世態炎涼,已經不喜歡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只向往從從容容、平平淡淡、扎扎實實。
知天命之年,好喝兩口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此情自在山和水,我意當隨酒與詩”;不喜歡喝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多愁善感的,“人生自古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各有各的幸福,過好自己的日子,讓別人羨慕去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春天的大好時光過去了,就把自己的秋季活得精彩。生機勃勃的春天已經成為過去時,我們就好好把握秋的腳步,收獲滿滿的幸福與快樂,畢竟,秋的果實是最為真實的。我羨慕年輕,那也是自己的曾經,我更加慶幸,我的女兒在延續著我曾經的春天,她遠比我當初光芒萬丈。
又到秋季了,碩果飄香的時代來了,誰又能說秋天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