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有位文學青年,名為皮特,在他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他勵志要成為千萬級暢銷書作家。通過他對圖書市場的調研,他給自己一個結論:哪類圖書暢銷,他就寫哪類。短短十年,他寫了29本書并相繼出版,這29本書囊括小說、心理、成功勵志、生活技能、職場等類別。遺憾的是,他寫的每本書發行量都很差,少的只有兩千冊左右。
皮特認為自己所寫的書發行量低,作品沒有成暢銷,并不是他自己的問題。而是因為出版商沒有認真對待,或者宣傳力度不夠,或者運氣差一點。他始終相信以他的創作速度,成為暢銷書作家是遲早的事。為了讓自己更有知名度,他為自己制作了一張張精美的名片,名片背面注明他出版的29本書名,逢人便給。他認為,能在十年時間內出版29本書的人,全美國也沒有幾位。
在一次出版盛會上,皮特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他將自己的名片一一地發給那些參與出版盛會的出版商,他以為會有很多出版商會給予他回應或者褒獎,可最后一些出版商并沒有給他很高的褒獎,而是隨意客套寒暄幾句就沒有下文了。
皮特覺得十分無奈,他注意到一個角落,很多知名出版公司的大佬正圍著一個老太太低聲交談。于是他走過去遞上了自己的名片,并向老太太介紹自己。
老太太很慈祥,接過了名片,驚訝地說:“真了不起,你這么年輕就出了29本書,真是后生可畏啊!”
皮特面露得意之色,問道:“你也是作家么?”
老太太說“大家都這樣叫我。”
“你出版過幾本書呢?”
“一本”
“啊?這么大年紀,你才出一本書?”皮特驚訝并輕蔑地說到。
“是啊!”
站在老太太旁邊的一位出版商實在聽不下去了,問皮特:“年輕人,你知道《飄》這本書么?”
皮特瞬間滿臉羞愧地低下了頭,不知道改怎么回答。原來,老太太是世界級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
無論皮特如何的高產,如何的折騰,出版的所有書的總和還是沒有那本《飄》的發行量高。這也就印證了那句“把一百件事情做成,不如把一件事情做精”。如果皮特從一開始就寫同一種風格的文章,想必那么高產的他或多或少也會發行幾本暢銷書。也不至于寫了29本書,在出版商還沒有影響力。
02
有人說,人生貴在折騰。
對,人生是貴在折騰,但一定不是貴在瞎折騰。很多人想要爬到金字塔頂,但真正爬到頂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攀爬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除了體能,還需要要領與技巧,在這過程中,還得忍受孤獨的意志,百折不撓永不退縮的決心,不達金字塔頂不罷休的恒心,擁有了這些才有可能登上塔頂。
CCTV有《動物世界》這樣一檔節目,里面上演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畫面。
不僅如此,在獵手與獵物之間還存在著陰謀與較量。就拿獵豹與羚羊來說,眾所周知羚羊的速度快得驚人,可為什么它們最后還是成為了獵豹的食物,因為羚羊雖然跑得快,但體力不好,而獵豹雖然跑得沒有羚羊快,但它體力好,最重要的是獵豹對目標專一。在捕獵之時,哪怕與自己擦肩而過的獵物,它也不會放棄正在追逐的目標而選擇追捕與自己擦肩而過的獵物,因為它心里清楚,自己的體力只夠追捕一只獵物,也只能和一只獵物打體力仗,如果中途改變路徑,一定沒有勝算的可能。
03
有的人說,人這一輩子很長;也有的人說,人這輩子很短。其實無論感覺如何,事實就是大多部分的人一生只有那么兩三萬天。有的人一輩子折騰了無數事,卻沒有一件是令自己滿意的;有的人一生只折騰一件事,卻折騰得有模有樣。那些一生折騰無數事的人消耗的時間成本其實更貴,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生活與工作涉及的內容太多,難免會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些一生只折騰一件事的人,往往是最容易成功之人,因為他們心有余而力也足。
人生太短,折騰太貴。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縱然不能做出豐功偉績,也要讓人生的每一天過得有意義。
我們要像獵豹一樣,一旦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不要惦記其它與自己擦肩而過的羚羊,這樣才更有希望抓住那只被我們追得筋疲力盡的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