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如果回到上世紀
你還會做設計嗎
想獲得3000張復古電影藝術海報嗎?
你知道上世紀設計師腦洞有多大嗎?
你知道以前設計師們怎么去改稿嗎?
下面將為你一一揭曉答案
??????
今天要先給大家推薦一個神奇的設計網站
https://posteritati.com
看起來很像一個復古風設計作品素材庫?
這是國外一個專門賣老電影海報的網站!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里面內容也非常豐富
收集了從1900年至今
世界各地的舊海報
不同年份不同風格
種類很多,而且分類非常詳細
從年份、國家,到導演、演員
都可以篩選
有興趣的寶寶可以來圍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比如好奇的神馬姐選擇了China
就看到了章子怡和梁朝偉的《2046》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和張國榮、周潤發的《縱橫四海》
(滿滿的都是回憶啊)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只要你記得名字都能搜出來
并且畫質都還不錯哦
瀏覽這個海報網站容易上癮
沉浸在老海報的美顏暴擊里
基本上你想得到的復古風里面都有
(當然那個時代這些風格還是很潮的)
有的歌舞升平,仿佛一秒回到百老匯
(1954年比利時電影《A Star Is Born》)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有的也讓我們感嘆設計師的審美不一般
把甲方最愛的紅金土豪配色用的很高級
還兼有一些趣味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也有的竟然能看出現代藝術形態的影子
(1965年波蘭電影《Black Wind》)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畢竟年代久遠,除了美顏暴擊
時不時也會有一些雷人暴擊
比如經典電影《金剛》的海報
《金剛 骷髏島》是我們見過的最新版本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大多數人記憶力是2005年的這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看到1960年的德國版《金剛》
設計師也是膽大,不怕嚇壞小孩子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 ...
熊二是你嗎熊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還算好的了
更過分的是1989年的版本
感覺金剛背著我們去做箍牙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設計師你敢不敢嚴肅一點?
這可是金剛啊霸氣去哪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些雖然形象差距較大
但也比較貼近現代的海報設計方式
而有些設計真的會讓我們狗臉懵逼
發現前輩們不光膽子大,腦洞也很大
有的設計會讓人不禁發問
這TMD也是電影海報?
不信我們往下看
日本黑澤明導演作品《Modadayo》
喜歡日本電影的朋友可能知道
黑澤明是日本電影大師級人物
他的海報設計可以說非常任性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 ...
直接用一幅及其抽象的油畫當了海報
制作方細節全在下面那一點點空間里
換做現在的甲方打死都不會同意吧
大概是當時設計行業還沒有固定規則
電影海報的設計非常自由,不拘一格
也就產生了很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作品
比如這種設計師偷懶系列
“想用橫版素材做豎版海報怎么辦?
橫著用兩次,改個顏色就可以啦!”
(1986英國電影《Sid & Nancy》)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以及熟悉的美工請假了,設計沒人做系列
導演:兒子你上周幼兒園做的貼紙還在嗎?
(1954德國電影《1100 Years Ulm》)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更有的直接畫了四格漫畫在海報上
但你仍然不知道電影是講啥的
1968波蘭電影
《Khronika pikiruyushchego bombardirovshchika》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還有的設計大膽運用人體抽象派
表現了張開四肢引吭高歌的欲望
只是容易留下童年陰影
(1973波蘭電影《Cabaret》)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普通的片子都有一種恐怖片既視感
那真正的恐怖片畫風可就
。
。
。
前!方!高!能!預!警!
(1979捷克電影《Aido》)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另外你們發現沒老式海報還有個特點
總有一種幼稚感,像小孩子的剪貼畫
字體有點不齊,有時插圖還與字體重疊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插圖也常常是平面拼貼、堆砌的形式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看上去就像是摳圖摳壞了一樣
經常能看見這種一個頭漂浮在海報上的效果
(雖然都很喜慶,但怎么就是有點瘆人呢)
1957阿根廷電影《All at Sea》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樣看來,是說上世紀的設計師
水平都不太高的樣子?
怎么可能!不要忘了這是上世紀啊!
現在的設計師養家糊口的Photoshop
在90年代才正式投入使用
而從前大部分的海報制作
連!電!腦!都!沒!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那上世紀的海報到底是怎么做出來?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絕對是考驗耐心跟設計水準的
因為他們沒有Ctrl+z
你玩過貼紙嗎?
那時候沒有PS,自然也就沒有圖層
所謂的“圖層”都是設計師自己拼貼上去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解釋了為什么那時候海報里
文字周圍總有一層尷尬的白底
因為都是紙貼上去的啊!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玩過填字格嗎?
那時候文字都是用這樣一個字母表
把字母一個一個填上去的
這樣一個標題設計就有了
洗過照片嗎?
過去沒有X圖網之類這些圖片網站
素材圖片只能像照片樣在暗房沖洗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沒錯,就是這樣近乎原始的方法
就是過去設計師們工作的日常
(是一份手殘黨做不了的職業)
沒有圖片庫,素材圖片全靠沖洗
沒有標尺,排版對齊全靠尺子量
雖然技術匱乏
但過去的設計師還是發揮聰明才智
盡力通過科學的步驟做到更多效果
而很多那些效果
其實就是今天PS功能的“前身”
比如處理這種曝光過度的風景照
把過亮的部分摳出來調就可以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過去沒有魔棒工具怎么辦呢?
只能一筆一筆沿著邊描下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再剪下來,通過擋光的方式手動調色
其實就是現在蒙版功能的前身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想要漸變效果?
用一張紙板在圖片和光源之間慢慢移動
(手不能抖哦)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其實這和洗照片的感光原理有關系
是指相片紙上有感光劑之類的物質
接觸到光的地方顏色會變深
接觸不到則變淺
So!
減淡工具的形狀其實就是一個擋光網
加深工具那個手的形狀其實是在聚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PS的加深工具
是這么一個有點污的動作...
真的是困擾了我很多年...
當然,最重要的圖層功能也不能少
香港電影《發錢寒》就揭示過
關于“圖層”最早的表現形式
不過是一種比較見不得人的形式
第一步,在海濱浴場偷拍別人的半裸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回去將照片洗出來,人形剪下來,然后
... ...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貼在一張裸女的背景圖上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最后給“PS”好的照片重新攝影
再洗出來,就成了出軌實錘照
... ...
養活一大票香港狗仔
這是必備重要生存技能
(卓偉知道了想打人)
嗯... 咳咳 ...
當然,這些設計技巧
主要還是用在正道上
前輩們在設計的探索之路上
還是鞠躬盡瘁的
看看當時設計師的設計工具
覺得我們要是生在那個時候
恐怕土都吃不飽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當時設計公司的工作場景是這樣的
看著眼熟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是不是神似富士康工廠的流水線車間?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那些老電影海報
看似簡單的素材堆砌,拼貼
現在人工智能一分鐘能做幾百個
在那時卻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精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過去的設計
能擁有那么自由自在的創作空間了
因為過去的甲方不好提意見啊!!!
現在的甲方想換個顏色
在PS里把特定的圖層改一下就好了
但是以前,改個顏色基本等于重做
甲方如果還亂提意見的話
恐怕會被設計師集體亂刀砍死吧
(所以凡事都有正反面啊)
解了上世紀設計師的生存狀態
覺得設計走到今天真是不容易
So,飲水思源
祝大家在前輩鋪就的道路上
越走越遠,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