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就這個問題發表過一些意見,比如我曾說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很少有人會覺得自己其實不怎么行。我發現倒是那些平時很少說自己很行的那些人倒是真正的高手。我一直說,九十分的能力就去做八十分的事情,保證一定可以做成功,所以我經常跟年輕人說,千萬別想不開去挑戰自己,成功的概率很低不說,一旦失敗對你自信心的打擊將是巨大的。彼得法則告訴我們,在職場每個人都傾向于上升到一個自己無法勝任的位置,然后停住。比如你是總監的水平,然后就會在副總裁的位置停止,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最終都會走向衰亡的原因,因為每個位置上都是不能勝任的人。所以人想要改變自己,首先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知。然后在能力范圍內做一些事情,如果想要有所突破,先改變一下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段位什么的。然后再去做事情。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不服氣,總認為自己有無窮無盡的才華沒有施展出來。其實還是一個學生思維,可能在學校,一個一直很優秀的人突然有一次沒考好,這個時候周圍的人不會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就認定他不是一個好學生。但是一旦走出了校門,社會的判斷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功夫就是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躺著,很殘酷,但是必須接受。一旦能夠越過這道坎,你就會得到成長。其實這么來看的話還真的未必是壞事。人和人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存在智力上的差別,這一點從你從小的升學考試可以看的出來。當然不聰明也沒關系,也能賺很多錢。
我之前的領導告訴我,要專注要穩定,不要頻繁跳槽。當時覺得很正確,但是現在看來。可能這個看似正確的觀點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是在一個自己本身不擅長的領域或者是在一個夕陽產業死磕專注是沒有任何未來的。所以我覺得年輕人不要死磕、不要專注,更不要過度思考,這世界90%的人都是無能的,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思考上,一個人或者再往上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他的成功一定是有原因有道理的,如果你覺得你自己現在的境況不如意,那就證明你的思想是錯的。我經常講,你不要太聰明了,不要思考,放空自己,因為你的層次太低。你站在山腳下跟在山頂的人說你看到的都是錯的,那根本沒有說服力,所以要停止思考,要開始行動。只有自己真的去做了,才知道方向在哪里。
一件事情做了一年還沒有什么效果,就不要做了,換個方向,總有一件事適合你,不要死磕不要專注。有的人說自己成功是因為專注,這其實是一個倒推的結果,在他成功之后總結了這么一個借口。而他成功的關鍵可能是一個風口,一個好的機遇,甚至是遇到了某個貴人的幫助,并不是因為專注。當年專注做手機的那么多,最后只存活下來了一兩家,那是因為專注嗎?可能只是在其他某一方面的判斷是對的。所以對于職場人,多嘗試總沒有錯,慢慢找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不要去相信什么職業規劃的鬼話。我一直講的一個道理,錢沒了可以再賺,女朋友沒了可以再找,甚至就算離婚了,你還可以再結,但是時間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沒有可能找回來。
你說你很聰明,但是你依然很窮。你說你很會做營銷,但是你一件產品也賣不出去,這就尷尬了。所以社會的游戲規則就是功夫就是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躺下,和結果導向。所以一定要先認清楚自己,想明白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可以放棄什么。然后慢慢去積累,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會出現一個大的改變。改變自己真正的核心在于行動和執行。不在質疑和思考。因為胡說八道的人多了,所以很多人就沒有能力去分辨。事情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不管是什么東西出現都不要先去質疑他,先試著做一下,只有自己真的去做了,才會知道這個事情到底靠不靠譜,有沒有價值。只有行動了,才會讓自己從那90%沒有價值的人群中走出來,實現自己人生軌跡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