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愛無聲告白,可我讀出了無聲的譴責-讀伍綺詩《無聲告白》

這本書從一開篇就十分吸引我,看到最后我不自覺的陷入思考,難過得有些難以自拔。

《無聲告白》<美>伍綺詩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回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在我看來更應該叫做無聲譴責。

故事從中美混血兒莉迪亞的死開始,作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移民家庭中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16歲的莉迪亞,她為什么會死?意外、自殺、謀殺?

我帶著疑問看完整本書,最后得出讓我難過的結論——她死于對父母的愛。

最讓我感到難過的并不是她死了,而是因為她帶著“想要改變自己,活出自己”的強烈意志,走向死亡。

有時候,死亡可能不是意外、不是自殺,也不是謀殺,而只是命運的一場捉弄。


母親想要莉迪亞與眾不同,父親希望她融于大眾。她在努力滿足父母的矛盾期望中,失去了自我,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小時候母親離家出走給她的內心造成了巨大的陰影,在她幼小的內心里,她堅信只要聽母親的話,她就不會離開了。從那之后,她成了母親夢想的延續,她學習母親希望她學習的課程,做母親希望她做的事情。她沒有朋友,甚至拒絕朋友,因為她只要媽媽就夠了,媽媽開心最重要。

她明白爸爸希望她能夠融入人群,交更多的朋友。于是她每天拿著電話,假裝在與朋友聊天,其實電話那頭只是盲音。

然而知道這一切的,只有哥哥內斯和安靜到會讓家人忽視的妹妹漢娜。

哥哥知道這一切,理解了她的付出。他給了莉迪亞堅持下去的力量。

只是伴隨成長,她終究會對這一切感到厭倦和不滿。于是她開始和哥哥最討厭的少年杰克約會。杰克是個放蕩不羈的少年,但他依然可以理直氣壯的對她說“我至少知道自己要什么”。

但也正是杰克讓她醒悟到,她可以選擇跳出父母的期望,做真正的自己。


當莉迪亞看到內斯的哈佛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第一時間竟然是將通知書藏起來。因為她無法一個人承受父母對她的殷切期望。

在內斯去哈佛體驗那一周,她迷茫無助。每天期待內斯的電話,可他沒有打回來。當她打過去后,醉酒的內斯煩躁的掛了電話,這讓她意識到,未來的一切,她必須自己面對。

她想到杰克的話,她決定要做回自己,她相信自己一個人可以改變這一切。

當初她溺水時,事內斯拉了她一把。她想在沒有內斯的時候,她一個人也是可以的。


于是在一個黑夜,她走到當初那個溺水的湖邊,坐船到湖心,她想,沒有內斯她也可以游到對岸的。她想,自己游到對岸,就告訴內斯,她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面對這一切,她也會告訴杰克,她知道只要什么,并且會替他保守他喜歡內斯的秘密。

但是,莉迪亞不會游泳,她最終帶著堅信可以改變自己的意志,沉入了湖底。


有時候,父母或他人飽含愛意的期待,往往是扼殺孩子未來的劊子手。

別讓孩子成為你的復制品,這是對他們最好的愛。


我說的無聲告白,更應該叫無聲譴責,是因為莉迪亞永遠都不會大聲的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她只會用最“簡單”的方式證明自己可以。當愛變成壓迫,告白也會變成譴責。

可莉迪亞的死,讓我們看到,父母(他人)之期待,有時候會成為一個人的桎梏。有些事,注定擺脫不了,有些想法,不是努力就會有我們想要的結局。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回真正的自己。”然而,現實中這往往很難做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幫你讀書系列《無聲告白》 全書15萬字,本文5300字,幫你節省閱讀時間10小時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
    fe3654babd41閱讀 2,150評論 1 5
  • 這大抵是一個沒有任何懸念、沒有任何轉折,平淡地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結局的故事。但越是這樣的故事,越是值得一看。因為它...
    吳玉純閱讀 2,057評論 1 5
  • 莉迪亞,當她想明白了她想要什么的時候,她選擇了自殺,她想重新來過,卻不知道人只有這一世而已。 女主瑪麗玲是一個極有...
    天藍槑Ln閱讀 493評論 5 2
  • 原XML格式如下: 要將它轉換為如下的格式: 百度了好久,網上都沒有XML添加父節點的例子,最初想用最笨的方法一個...
    NullPointerE閱讀 2,531評論 6 1
  •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傷害和眼淚才能聽到最真的情話獲得最真的幸福?對他的感覺還不錯,但是也有很多擔心和害怕,經歷這么多,...
    此處有危險請遠離閱讀 11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