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先講了習慣是怎么養成的,新皮質+基底核,簡單來說新事物由負責解決復雜問題的新皮質解決,如果一件事情重復了很多次,新皮質就會將處理模式打包給基底核執行,也就變成了習慣;新皮質打包的東西包含三要點線索、行為、獎賞;用我比較喜歡的術語描述就是觸發事件(trigger)觸發行為、行為觸發結果(獎賞),人是功利動物嘛。這三個要素形成一個回路;這三個要素里行為是最不重要的,即開始和結果比較重要,中間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還是功利,這是不是說從人體機制來看就是結果論);所以想養成一個習慣就要設計好觸發事件和結果反饋;其中觸發事件可以用五種元素的組合:時間、地點、情緒狀態、環境(其他人)、前序事件(之前發生了什么);這里書中舉了個例子我覺得很有共鳴,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平時時間充裕時并沒有學習的動力,但是出行的車上反而學習狀態更好,這是因為在車上五種觸發元素是相對固定的;對于結果反饋(獎賞)而言分為自然獎賞(行為本身)和規則獎賞(設定規則);其中很多消費品比如薯片利用的就是人類本身的自然獎賞,而大多數想要培養的習慣都需要合理的規則獎賞;當然最終目的是將獎賞化為內心的渴望,當觸發條件出現的時候,大腦就產生了強烈的預期,利用這個預期的渴望去完成行動;習慣一旦打包完成是不可消失的,哪怕是一段垃圾代碼也已經存在主程序里了, 所以壞習慣不能消失但可以被替換,在一個壞習慣回路中,觸發信號是不可控的,獎賞是人類本能,所以可被替換的只有行為,通過把壞行為替換為好行為來把壞習慣變成好習慣;那要怎么做呢?大致可以以下幾步,一是察覺,得先發現自己有個壞習慣,很多時候人知道自己有個壞習慣,就需要察覺自己不知不覺就掉到某個坑里了;二是確定線索和獎賞,梳理出習慣回路;第三是替換,在前兩個步驟中通過記錄來識別并提升自己的敏銳度,當壞行為出現時強制替換為新選項,并堅持一段時間;
習慣的力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大家好,歡迎來到海濤筆記,今天我們來讀《習慣的力量》。 《習慣的力量》中文版201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