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還是去了咸陽,從車窗望去,路牌上清晰標著**陵,不遠處就拱起一座土山。這是一塊風水寶地,老百姓也曉得,所以在皇陵前面,密密豎著石碑,沾染著龍氣,安眠著先輩,也安慰著后人。
在咸陽呆了幾天,吃面,biangbiang面。天總是霧蒙蒙的,陽光不能爽快地透射在地上,心上就被裹了一層霾,總也提不起興致來。逛了地下漢唐書城,隨手翻了些書,就直奔博物館了。
有趣的是,咸陽博物館是免費的。這像是天上掉了餡餅,讓我受寵若驚。博物館里不算大,陳列的文物卻也不少。以我貧瘠的歷史知識只能走馬觀花,僅能從豎起的文字里略知大意。好在有另外好學之士聘了導游,我緊步跟上,聆聽受教。
博物館里清靜悠然,布局雅觀有致。想想真是個讀書研修的好地方。走出大門的那一刻,路上行人匆忙,恍若時空交錯。
又回鬧市區,車窗上見到關中老碗,勿忙下車。堂內裝修細致有心,但細細追究,原不是西安的關中老碗,后面端上來,究竟有些失望。
車盤旋而上,半個多鐘頭,到了昭陵。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安眠之所。冬日午后的陽光直射下來,身上暖起來,遠望著昭陵人為修筑的石階,我竟想起來,他是否愿意這么多人前來打擾。
突然很思念遠方的好友,踩在還未化盡的雪上,給他播通電話,聊起來,我在昭陵前面,有些懷古,莫名的傷感!
我還是沒能走進去,上車離去了。
袁家村,就在山下。
人為布局的有致用心,但終究還是人為布局。關中的粗放與塵土被突顯出來,有些味道,但說不出美,也說不出丑,這就是關中的味道。沿街走進去,檐下一脈流水顯得靈性十足。但門前陳設得大多是工藝品,讓我想起寺廟佛像前成堆的專為善男信女預備的紀念品。實在有些無聊。
倒也有原汁原味的吃食,羊血泡饃,自制酸奶,豆腐,還有紅艷艷的辣子,也值得停留品嘗。
回去的路上,又去了茂陵,綠松蒼翠的用柵欄圍起,遠望竟孤獨的緊。路邊指示牌下停車駐足看了說明,到了正門,竟也要門票。
一路驅車到博物館門口轉了下,就離開了。
看到這些世功顯著的人,還留著遺址,還是有生命終將逝去的傷感,何必留給后人,這一念?!
晚上跑到東北老鍋亂鈍,一鍋黑魚沒有吃完,酒卻喝醉了。
咸陽,?一直在書上熟悉著你,今天醉在這片土地上,竟然有莫名的感受,仿若很親切,卻又全然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