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一號根據地評薛兆豐北大經濟學 經過今天的問答學習,進一步了解到價格歧視的存在沒有局限性,使得商品沒有完全同治的。價格歧視可以是根據,時間,地點,以及涉及的人員不同都回有歧視。就這個世界來說時間地點人是隨時都存在的,所以價格歧視不可避免。
20170811妮妮評熊太行《與愛人的吵架指南》,這篇的內容有點多,講了沖突的根本原因、沖突的頻率、沖突的導火索、沖突的表現形式、緩和沖突的方法、沖突后的結局、其他注意事項。大家最想看到的是“緩和沖突的方法”,具體行為指導是:1.主動宣布希望和解;2.聲明自己將采取一些小行動來降低沖突;3.實施行動;4.邀請對方回應。這個方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另外給我啟示的一點是有些沖突的表現形式很隱蔽,但殺傷力很強,比如沮喪臉、唉聲嘆氣、回避說出自己的感受總是說隨你便……這些行為似乎是在壓制沖突,但其實它本身就是一種沖突,反思自己有時候是會這樣的,家人也會有這樣的表現,應注意識別和防范。
20170811cherryfish評 薛兆豐“飛機上的乘客誰補貼了誰”。那就是壟斷到底有沒有好壞之分。回答,個人認為市場形成的壟斷并非沒有好處。可以吸引外部資源想方設法搶奪這塊蛋糕,這樣可以促進科技,服務的競爭,同時市場形成的壟斷必須價格夠低才能真正壟斷,對消費者也是有利益的。不好的壟斷是行政壟斷,不利于消費者利益,也不利于創新與社會效益的增長。
20170811掃地神僧評熊逸《你能做到不把痛苦當痛苦嗎?》 痛苦與快樂之間沒有“公平地”比例滿足我們:并非痛苦的值,而是痛苦本身的事實使世界的此在變成某種不負責任的東西,使非存在無限的優于存在(痛苦使然)。因為痛苦之為痛苦的品格根本不可能被抵消,不論多么大的歡樂都不可能補償一種痛苦。
20170811 貓書評羅胖:今天羅胖說人工智能,有悲觀和樂觀派。特別提到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喜歡先說一個人類危機,然后自己融資搞解決方案。但是,最后羅胖提到了,人們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摻入太多動機判斷。確實,很多人喜歡看問題的時候,喜歡猜測別人的動機。作為一位《羅伯特議事規則》講師,對這個很敏感。因為在《羅伯特議事規則》里面,辯論嚴禁討論動機。因為動機不可證偽。何況動機不能保證最后行為的結果。另外,預言一個危機,然后編一個故事指引資源,馬克思不就是嘛!結果呢?
20170811丁大猛說星巴克之奢侈的民主化:本質上就是社會上中層以下的人群也可以購買到過去認為是高層人群才能享用的東西。這本身就是商業社會帶給普羅大眾的福利,就像普羅米修斯帶給人間火種一樣。這種商業形態不僅造福社會,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尤其在中國:過去的肯德基和麥當勞被認為是輕奢的,現在的無印良品、星巴克也被認為輕奢。看看他們活得還不錯就知道中國有這么一個群體能夠支撐它的發展。就拿便利店舉例子: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是便利店的起步期,超過5000美金是其快速發展期,超過10000美金是其黃金時期。對企業對個人都是很好的事情:洞察趨勢,然后順勢而為。
20170811李清宇說財富路,做個正常的時間買賣人。對于時間的使用效率決定了生活的質量。一個人如何對待時間,展現的是他如何對待生活的樣子。一些人在工作中的想法是,抱著我就是來打工的,只要混著就可以了。這樣的心態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一群小朋友在一個老人住的附近踢球玩耍,吵到老人好好的休息了。老人第一次用5元錢給小朋友,說小朋友的到來讓他很開心,第二次用2元錢,說自己沒有很多錢了,小朋友也還是來這里玩。當第三次的時候給5毛錢的時候,小朋友們憤怒了,覺得自己的玩耍不止5毛錢,價值不被低估了。這樣再也不來老人住的附近玩耍了。老人也回歸了安靜的生活。上班的時候不管怎么樣,時間消耗的還是自己的。應付了事,這就好比拿著老人的2塊錢在玩耍,雖然也是在玩,卻玩的有點不開心。當自己真實做的做到為自己而玩耍的時候,你會發現,開心的玩耍才是最重要的。在工作中,積累自己的能力,在時間到來的時候,果斷的離開,這才是真實的策略。如果不能夠認真的對待自己當前的時間,也會在找到自己真實的喜歡工作的時候,也看不到自己所得到的快樂。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工作的前提是,你要能夠做好你所做的工作。所有未曾相逢的努力,都是為了在相遇的時候,不曾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