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女人在醫院生小孩大部分是剖腹產,不是順產,具體的比例是多少我沒有查到相關資料,只是從周圍接觸的人中了解到而已。
據了解,女人在醫院當小孩,一般來說醫生會勸你剖腹產,主要原因是醫生省事,還可以為醫院創收,當然對于特殊的孕婦可以減少點風險。在婦產科床位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床位緊張的情況下呢,就建議你順產——順產住院三天就可以出院,剖腹產需要七天。
在床位緊張的情況下,婦產科這樣做的目的從高處說是為了提高床位的利用率,為更多的人服務,這理由很高尚很正當;從低處說就是提高科室收入,為醫院創收,也就無形中提高醫生護士的獎金。
在床位不緊張的情況下,醫生都建議孕婦剖腹產是不地道的,職業教育已經明確說了能順產就要順產,這是為了孕婦和孩子好。可職業教育敵不過社會教育,金錢至上拜金主義盛行的風氣已經侵襲透了教育、醫療等行業體系,職業道德都不知道去哪兒了?耳濡目染的是病人要主動給醫生送紅包、醫生普通收回扣、藥房為醫藥代表統計醫生使用某種藥品的數量等等。
看看媒體上的報道,就知道醫患關系這些年來非常的緊張,我覺得主要責任是部分沒有醫德的醫生護士造成的。醫院是強勢群體,患者是弱勢群體,患者到醫病,以一副聽天由命的態度把自己全然的交給醫生,醫生利用信息的不對等,任由自己的意志處理患者,長期以來,自然累積了一堆的問題,通過個別患者的極端反抗而表現出來。
在醫患緊張關系上,我一直認為醫院是罪魁禍首,原因不言自明。
按照規定,醫院是準公益類的事業單位,允許其部分市場配置資源,但不允許進行以盈利為目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就是說,按規定醫院應該是以不賺錢為目的醫療機構。在但實際情況如何呢?以老百姓的感覺,醫院在運營上是完全的商業公司,以利潤為主的。雖然它每年都能從政府那里獲得一定的醫療經費或政策上的支持。
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如醫生、護士的收入除了工資還有科室的獎金,而每個月的獎金多少是以科室的收入為基準的。因此,每個科室、每個醫生護士都希望科室的收入高,以便自己可以收領到資金,這道理每個人都能理解。況且,醫院也會給每個科室下任務,今年的收入要比去年提高百分之多少,硬任務下來你不想多收錢也得多收錢。
于是呢,醫院各科室就想辦法提高科室的收入了,怎么提高呢?那當然是從病人身上來了,醫生護士又不能到外面去拉客戶,只有從現有的客戶即病人身上盡量多搞點錢出來了,職業道德低的就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如開貴的藥、多開藥、多做檢查等來提高科室收入或者是個人暗地里的藥品提成。
這是從科室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醫生個人來看呢,問題就更多了。醫藥代表的藥品能夠進入到醫院,必須通過各種關系才行——市場上同類型的藥太多了,進入了醫院還得給患者使用了才行。誰給患者使用呢?當然是醫生了!醫生私下得知使用一盒藥有多少提成的話,往往在同類型的藥品中就選擇回扣高的,醫德好的就選擇藥效好的。
那醫藥代表怎么知道哪個醫生開了哪個藥呢?通過藥房主任分工由藥房里的哪個人統計哪種藥的使用數據,醫藥電子系統上有呢,查看一下就知道了。然后醫藥代表就給統計藥品的人員一定的費用。
公務員違法亂紀可以舉報,有紀檢部門或單位進行查處。對醫生的監管就松多了,雖然近年來逐漸加強監管,但力度遠遠不夠。說白了,如果多人舉報醫生護士的違規操作,相信情況會越來越好,對醫院如此,對政府也是一樣。
一個健康發展的組織,不能太強勢,必須有監管、有約束,才能健康向上發展,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