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有專門的生長曲線圖,如果孩子是早產兒,應該使用早產兒生長曲線,這樣才能正確監測孩子的生長情況。
真實案例
欣欣媽媽懷孕28周就生下了寶寶,聽周圍的人說要給寶寶畫生長曲線,于是她也下載了一份生長曲線圖,開始給寶寶畫生長曲線。
兒保體檢的時候,欣欣媽媽帶著寶寶的生長曲線給醫生看,醫生卻告訴她“寶寶是早產兒,不能用這種生長曲線,要用早產兒專用的生長曲線。”欣欣媽回去后不太理解,又抱著寶寶來到了健高兒科,詢問更詳細的解釋。
醫生解讀
早產兒通常以矯正年齡為成長曲線的參考依據,也就是早產兒專用的生長曲線圖,這樣才能正確監測孩子的生長情況。但是早產兒的生長曲線也不能一直用下去。早產兒生長曲線只能用到矯正孕周50周。之后就可以使用正常足月嬰兒生長曲線,但要用虛線連接兩點。前面是矯正孕周測量值,后面是實際孕周測量值。
這樣既可知道矯正孕周下生長狀況,又能獲得出生后追趕性生長的效果。更加方便準確地監測孩子的生長狀態。
科普知識
——為什么要用早產兒的生長曲線
早產的孩子出生時身長和體重都遠遠比不上足月出生的孩子,如果對照正常足月兒的生長曲線對早產兒來說是不公平的。
因為他還沒長到那個月齡,如果用正常曲線來畫,不僅不能正確判斷孩子的生長情況,也會給家長帶來很大的焦慮。
——如何畫早產兒的生長曲線
如圖所示,我們先把孩子的每個生長點在相應的位置點出來,在矯正孕周到50周時,改用正常的生長曲線,同時用虛線連接兩點。
——如何判斷早產寶寶追上了足月兒
前面說到早產兒的生長曲線只能用到矯正孕周50周時,接下來就需要改用正常足月兒的生長曲線了,那么如何判斷早產寶寶趕上了足月兒呢?這就牽涉到一個“追趕性生長”的概念。
通常來講,早產寶寶的追趕生長常表現在1歲以內,尤其是出生后的半年。因此矯正月齡6個月以內理想的體重增長水平,應該在同月齡標準的第25~50百分位之間。
不過,也有少數早產寶寶的生長曲線可能始終都會比平均值要低一些,這可能是因為有些早產寶寶在媽媽子宮中就存在著宮內發育遲緩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有些早產寶寶在出生后的前幾個月由于生病或沒有獲得足夠的營養的問題。為了能夠讓早產寶寶在2歲前追趕上足月寶寶的水平,在寶寶追趕性生長的這段時間內,家長要盡可能給寶寶提供充足而均衡的營養,盡量做好護理工作,保證他有良好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使他獲得盡可能充分的追趕性生長。
健高兒科全方位評估和個體化干預管理和干預做到防、早、全:
防——通過監測隨訪和干預防患于未然;
早——早期優化綜合促進、早期損傷專項治療、早期異常康復訓練;
全——跨學科多專業、落后能區、專項訓練。
全方位神經發育評估:
分類診斷和個體化分階段干預:
當前未見異常孩子——早期優化綜合訓練項目;
暫時發育落后張力異常——發育落后專項訓練方法;
發生腦癱或有腦癱傾向的寶寶——轉康復機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