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熱門IP橫行的時代,暢銷小說改編成熱門影視劇無疑是時下“IP熱”中最值得挖掘的金礦,放眼如今內地影市,諸如此類影視作品不勝枚舉。然而談到暢銷小說改編電影,就不得不提這股熱潮的開拓者,當年的《杜拉拉升職記》。這部電影在那個還沒有IP概念的年代是少見的成功案例,電影的大賣也讓很多片商看到了改編暢銷小說這塊商機,也就有了后來的《失戀33天》、《心術》、《蝸居》乃至《小時代》等改編熱潮。
這部《杜拉拉追婚記》是原著作者李可“杜拉拉”的系列小說的第二部,乃是如假包換的官方續集,平心而論,“杜拉拉”作為熱門IP,在這個后浪推前浪的年代中,作為祖師爺級的角色,在后輩們和青年觀眾心目中并不具有優勢,就像日本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是亞洲青春電影的鼻祖,片中的橋段已經被很多青春片玩爛了,如今又要重拍,完全是仗著名聲倚老賣老,在其中完全尋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新意。但說實在的,《杜拉拉追婚記》并沒有“倚老賣老”,有著一塊非常知名的金子招牌,也有著原著作品一個時尚靚麗的風格,但故事內容卻是推倒重來,與時俱進的加入了新鮮的元素,讓這部電影完全按照一個當下最受歡迎的標準愛情喜劇模式,完成了一部冠名“杜拉拉”的全新小妞電影。
《杜拉拉升職記》的故事如今已經家喻戶曉,一個普通的職場女性如何打拼的勵志故事,最終事業愛情雙豐收。這個故事已然老套,早已不符合如今市場所需,同時作為一部續集,在后者那個已經完結的故事中續集該如何呈現?愛情與事業雙雙騰飛的杜拉拉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故事,原作明顯不再適合再續寫故事,這里無論原著作者還是編導則選取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噱頭,延續了前作結尾的設定,讓杜拉拉繼續在職場打拼,王偉則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并且原創了二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簡言之,電影延續了原作的結局設定,但推翻了前作凝固在各個角色之間的世界觀和身份,完成了一個剩女白領杜拉拉與小攝影師王偉的身份設定,并且陳柏霖的加入,其身份相當于前作《杜拉拉》中那個高級主管王偉,二者進行了一個身份的轉換,一個別開生面的選擇難題,在電影中展開了。
作為故事的內核所在,杜拉拉與王偉因身份的不同帶來了各自利益傾向、性格再加上各自生活的環境鑄就了各自不同的心理,一個高貴大方,一個平淡卻也尚算得上知性,影片另一個高明的地方也在此,女性心理的微妙變化向來都是觀眾樂于一語道破的話題,當這樣的心理演變成杜拉拉的某種傾向于善意的針鋒相對的時候,陳柏霖的出現讓這個故事充滿了玄機,讓這個傳統俗套的“三角戀”話題在非常現實的基礎上,展現了全新的面貌。
作為一部小妞電影,該片自然而然的以女性為中心,滿足了女性觀眾心中的那些對完美愛情的幻想。一個是英俊瀟灑的知性男友,但與自己存在了價值觀上的差異;一位是事業有成的高富帥,與自己價值觀相同,但考慮到前作職場戀情的結局也讓其望而卻步。而當剩女杜拉拉的內心經不起的時候,也仿佛證明了王偉的價值觀是站不住腳的,于是乎當高富帥陳柏霖出現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似乎變得順理成章即:女人何苦為難自己。而此時王偉開始試著去接受別人,再這樣的條件下,或是三人價值取向的不同,都讓這種心理動能發揮到了極致。
該片結合時下男女消費心理、婚嫁心理等特點,指出了所有人都不能免俗的一個話題,物質與愛情的關系,當然作為一個有著對幸福美滿生活從眾心理的民族,編導們有意把這種心理發揮到極致,于是乎當所有的美滿包括物質的愛情又或是愛情本身都奉上臺面的時候,我們還是被那股幸福勁給酸死了,為什么,無非還不是電影終究是造夢的場所,現實總是無奈,不如在電影里篤定海誓山盟。
這部小妞電影的最大亮點,就是給中國都市時尚男女類題材的電影下一個定義,物質傾向和精神之愛該如何選擇?不知道的人大可深陷其中,做一回都市時尚夢,出入高級場所手挽高富帥,身邊有也知性帥哥陪伴左右,豈不快哉。當然從時下剩女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理解,“作為女人,選對了,就把自己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