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程天爽,她獨自在大城市奮斗,被輕視、遭遇不公、虛榮孤獨,帶著文藝女青年特有的矯情,日子過的擰巴,在去意大利愿望破碎后轉而去了尼泊爾——那個世人稱最幸福的國家,到了后才發現原來幸福只是在外人看來的,臟、亂、差,秩序紊亂等等,用女主的話說就是“我在魔都活的那么辛苦,還來這樣的地方尋找幸福,真是諷刺”。這和現在大多數人都一樣,標榜著“生活不止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或請假或辭職去大理、麗江、西藏等去尋找自我,覺著出去一趟就琢磨出生活的真諦了,然后向全世界稱這才是生活,像作者文中寫的,開始抱怨城市空氣差房價高人心復雜眼神骯臟,瞧不起身邊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仍奮斗的人,嘲笑他們活的沒了自我,這樣自己累別人也累,主編那句話說的很好,要是真是看不上現在的生活,那就呆在那兒別回來了;要是還要回來過日子,那就別給自己上這種套。出世入世從來不是這么簡單的,什么還沒經歷過就開始念叨平平淡淡才是真,看不上那些奔波勞碌的人,這不是醒悟,是懶惰,是逃避,是害怕。作者這一點寫的很好,不瑪麗蘇,很符合現代大多數人。
故事中的人物還有王燦,與女主的設定相反:有錢、空虛,最著名的口號就是“下個周三我結婚,誰來誰是真朋友”,在本書中,也存在階級矛盾,尤其是程天爽和王燦爭吵時候更是充分體現了出來,以女主為代表的很多工薪階級瞧不上王燦這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有錢人,但內心又渴望成為他們,于是模仿著他們的生活,模仿著他們的習慣,那怕是拿著兩千塊的工資,也要活出兩萬的姿態,但男主反駁女主時候,我突然想到,誰又活的不艱難呢?程天爽每月拿著兩千塊的工資,面對房東和主編的雙重壓力,還有時刻提防寫不出稿子來自廣告部小林的威脅;旅行團的大媽們,面臨著年華不再、生活壓力、孩子不理解的壓力;看似光鮮的王燦,他父親也為能簽下一筆單,喝酒喝到吐血在醫院洗了三天胃,引申到我們生活中也是,但生活從來不會因此停下來,停下來聽聽你說你的夢想,看看你的努力。生活有時候就是這些柴米油鹽的小事,但有時候,就是這些不值一提的事情讓你充滿無力感,讓你一點點被現實磨去了夢想,變成了“小心翼翼的人”的時候,我們還能怎么做?生活中有太多像程羽蒙一樣的人,成為人上人變成了奮斗的執念,為了這個執念,扔掉了所有覺著用不上的東西,甚至是自己的名字,人啊,誰沒點夢想,沒點期許。但有沒有想過,有多久沒有思考過“我從哪里來,該往何處去?”這樣的問題了。
拉辛這個角色是我很喜歡的,來自尼泊爾那個貧窮國家的導游,但他是如此熱愛他的國家,他的生活,在他的眼里,尼泊爾是那樣的美。他虔誠的對待每一個寺廟,在和王燦發生沖突時,他那一聲“難道你就沒有信仰嗎?”讓我感動,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值得悲哀的事情,因為沒有什么能永遠支撐著自己,不會背叛,我們像是被世界拋棄的人,堅持不下去時很容易迷失了方向。人啊,還是要信點什么的。
突然想起一位老師的一句話:如果年輕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干什么,那要么讀很多的書,要么賺很多的錢,這兩者都是你通往自由所必須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