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性,你的無知讓人安心

是這樣,幾乎所有用作保護青少年心靈不被玷污的理由與借口,實質都是為了壓制成人

時日長久生存于此種環境的人們早就被教育的逆來順受,不知不覺中接受一切“正統理念”,當然也包括小孩(性)教育方面。

近日,國內某小學性教育繪本引發爭議,原因是家人與媒體皆認為“尺度太大”無法接受云云——盡管這只是一套編排合理的性教育繪本。

細想想,此種教材在國內會引起爭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家長承認小孩,但不承認性的存在;家長是有性生活,但是沒有性的觀念;因為骨子里認為性“不潔”。

其實,成人的世界才骯臟吧,網絡上什么樣的社會新聞最火?明星出軌、捉奸、兩性生活……這些事件每一次發生都會引發巨大關注與討論。

成人偷偷摸摸地關注性話題制造性刺激,卻偏偏為小孩子編造一個無比虛假的純潔世界,并且唯恐一兩個相關字眼、詞匯,都會玷污他們純凈的心靈

可,如果這是不好、不潔、骯臟的,那么為什么還要戀愛?還要結婚?只是為了繁殖么?好吧,愿你們兒孫滿堂。

但成年人之所以覺得難以啟齒以及伴隨著的羞恥心理和滿是偏見的觀念,不正從反面說明兒童性教育的急迫么?

2

每年都會有多起兒童性侵害事件被曝光,其他因為各種原因未能被發現的更不知有多少。

我們去看事例,幾乎在曝光之前,受性侵兒童都很少反抗,或主動發出疑問告知親人,原因是什么?

是小孩不知道在他們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他們不理解案犯對他們所做的究竟意味著什么,他們沒有這個概念,也就不知如何分辨危險,自我保護

為什么沒有這個概念?因為我們為了“保護”小孩子,拒絕給他們灌輸此種觀念,認為兩性觀念不應該過早地讓孩童認知。

也許是時候更新一下我們的偏見了。

給兒童科普性教育并不就等同于教導兒童性行為,所以不用談性色變認為剛給他們科普性知識他們就要將之實施。

性行為是由性欲所驅動,性欲大多是從青春期開始,而越早有性觀念,就越容易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對身體的變化越能泰然處之。

3

一個事實是,如果你想對他人全面掌控,那么對方最好是無知的:無知令人安心。

當然也包括“在性方面的無知”。

讓他們保持無知,就是讓他們保持“純潔”,真是諷刺。

在吾國這樣的環境下,“性無知”通常被認為是“純潔”的表現,所以處女情結才這么深入人心。

她什么都不懂,相對而言就比較容易“聽話”,比較不會提出“要求”,比較容易“臣服”。

而男性的“自信”就建立在“沒有對比”上面,也挺虛的。你知道,越沒自信,越要從他人那里得到自信;人生可控的東西太少,只好去控制伴侶。

這里面應該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正確的兩性觀念,在青春期之前并沒有得到健康的性教育,得到的知識僅僅來自于同學之間偷偷摸摸傳遞的“小視頻”。

但關于身體、關于愛、關于性,那些小視頻不能教給你什么,除了花里胡哨的皮毛的刺激,和花里胡哨的所謂技巧。這些東西對于并沒有正確地掌握相關知識的人,簡直是一場災難。

4

當然當然,我談的也只是皮毛而已啦,有很多書會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科普教材,更詳細也更專業,有興趣可以去看。

更重要的是,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首先正確正常的態度是應該的,直言不諱比遮遮掩掩要好得多。

讓孩子學會去愛、去接受、去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讓他們對此有一個概念,而不是讓他們無知、懵懂、歧視、充滿偏見地對待與被對待。

這大概就是性教育的最大意義。

最后,那套被回收的教材是《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