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與《心經》的淵源和奧秘

似乎是看這樣版本的圖書,更能體會字里行間的妙處!一邊點頭,一邊“噢,噢,噢!”

買啦,買幾套!回家讀!

線裝藏書 卷本 豎版簡體 字體剛剛好 重量剛剛好 拿起了放不下了

? ?寫每個系列之前,我總會先將我的問題總結起來,有時候會百度一下,當然,不管是哪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越看越迷惑,所以,我做這個系列之前,先要奠定一個理念,那就是充分尊重原著,以原著為最終導引,絕不猜想臆斷,更不會將自己的分析斷定為百分百正確,因為也許經過時間的流逝,我不再三十五歲,那個時候,我的想法也可能會發生變化,所以,所有的解說和總結都是我目前這個階段對西游記的理解,望朋友們給予理解!

如果說接觸《西游記》和《心經》早晚,那朋友們要肯定笑一笑,自然是《西游記》不假,因為《西游記》是伴隨著我們80后走過了每一個暑假和寒假,如果說看過無數遍也不為過吧!

但是朋友們錯了,接觸《西游記》原著確只是在今年,比去邊接觸《心經》要晚!去年接觸國學以后,看的書多了,總是看到說《心經》如何如何,所以,我找了一本看了看讀了讀,還下載了很多關于《心經》的歌曲,讀了幾遍,抄寫了幾遍,就了然與心,沒事兒的時候,就自己心里默念,晚上睡覺之前還工工整整的背寫三遍,那段時間6歲的女兒受我影響,都會背誦《心經》了,呵呵!雖然不太懂得是什么意思,但是,總覺得心靜了,四周一片祥和,做夢也會看到很到很多大大的笑臉!后來去圖書館,我就經常看《心經》的各種注解,雖然粗略看完幾本后,跟我自己臆斷的有些出入,那些佛學大師們也是各說各的,但是我并沒有迷惑,因為,雖然只有短短260字,但是,每個人的理解都可以是不一樣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講也講不明白,跟很多道理是一樣的,必須要自己去領悟!這個道理就好像,不管我們看多少關于別人怎樣成功的書籍或著作,都不會同樣的獲得成功,每個步驟必須自己去經歷!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是吧!

呵呵,貌似扯遠了,說回《心經》!我還買了趙孟頫的《心經》掛圖,呵呵,就掛在我的學堂里!所以說,我對《心經》的態度,可以說是及其認真的!

第一遍看到西游記的十九回,出現了《心經》,第二天,我就將全書里關于《心經》的段落總結了下來!

那我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西游記原著和《心經》的淵源!

說到,心這個字,在第一回悟空拜師的時候,老師的洞府,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這里是個非常著名的字謎,那就是“心”或“尋心”,在這里,作者似乎已經點明,孫悟空這個領銜主演通過拜師,取經,等種種經歷,尋得自己真心的過程!呵呵,臆斷臆斷啊,不喜勿噴,到底為何,我會再第二集里,研究悟空和他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師傅的!

說回《心經》,唐僧收了悟空和八戒之后,遇到一位烏巢禪師,他將史實中唐朝玄奘對《心經》的絕妙譯本傳給了我們的小說中的唐僧同志!佛法精華中的精華!我們來看一下:


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回:“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于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經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此時唐朝法師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即能記憶,至今傳世。此乃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

我們平常所說《心經》260字,這里說270,其實是將題目并入《心經》里面,其實是一樣的!所以,原著中這里,是師徒取得《心經》和《心經》的內容!需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個《心經》確實就是我們千年來流傳的真正的玄奘的《心經》譯本!的學者說,原著中取經,其實現在已經取到了,以后取到的經書除了名字外,原著并沒有過多的說明內容,只是這一部《心經》說了又說,悟了又悟!我也比較贊同這個說法,其實整個取經的過程看似是與妖魔爭斗,其實同樣也是他們師徒自我成長和領悟的過程,我們下面就來看,通過《心經》這條線索,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請接著往下看: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偈曰:“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只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現心亦無心,現法法也輟。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

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師悟徹了《多心經》,打開了門戶,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傳了《心經》,第二十回篇首,就是這個偈子!我們看一下描述,這里是悟徹,常念常存,一點靈光字透!唐僧小時候就入佛門,才也是一點靈光自透,我們看一下下面就有意思了,大部分是悟空對師傅深層次的講解《心經》!大家是不是有點不信,好了,我們先不說,接著看: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自寶象國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城西,說不盡沿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卻又值三春景候,那時節:輕風吹柳綠如絲,佳景最堪題。時催鳥語,暖烘花發,遍地芳菲。海棠庭院來雙燕,正是賞春時。紅塵紫陌,綺羅弦管,斗草傳卮。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

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么虎狼!”長老勒回馬道:“我當年奉旨出長安,只憶西來拜佛顏。舍利國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逐逐煙波重迭迭,幾時能彀此身閑?”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閑,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后,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長老聞言,只得樂以忘憂。

這里唐僧已經經歷了幾次劫難,先跟大家說一下,原著里的唐僧可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是什么得道高僧,他很有意思的,自私,膽小,怨天尤人,等等,以后我們會有一個篇幅,專門講一下唐僧,相信會顛覆大家對唐僧的印象!這里,唐僧顯然已經害怕,也曉得了一些分辨妖精是非的本領,呵呵!孫悟空就有意思了,他在這里有句話,是《心經》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只讀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下面長老又有話說,對取經開始了抱怨,而卻還是孫悟空解答了他的疑惑,或者是給長老一個小諷刺,弄得長老啞口無言,只得樂以忘憂!這里的“只得”二字寫出了當時長老的心境!呵呵,長老可是個有點小氣的人,不信,咱們往下看: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師徒們出洞來,攀鞍上馬,找大路,篤志投西。

行經一個多月,忽聽得水聲振耳,三藏大驚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聲?”行者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甚么水聲。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經》乃浮屠山烏巢禪師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我當時耳傳,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兒?”

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三藏聞言,默然沉慮道:“徒弟啊,我一自當年別圣君,奔波晝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云。夜靜猿啼殊可嘆,月明鳥噪不堪聞。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行者聽畢,忍不住鼓掌大笑道:“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若要那三三行滿,有何難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八戒回頭道:“哥啊,若照依這般魔障兇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且只捱肩磨擔,終須有日成功也。”

覺得很好笑,這次,悟空對“無眼耳鼻舌身意”進行了具體的講解,這里補充個常識,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欲里面的六欲即為此:眼耳鼻舌身意!這里悟空借《心經》之言,指出師傅連六欲都沒有祛褪!原因就是三藏的表情,看,:行經一個多月,忽聽得水聲振耳,三藏大驚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聲?”行者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看這里面的形容詞,長老“大驚”而行者“笑道”,這次師傅又不高興確實又找理由了,說是思鄉,其實悟空很善解人意的!又給師傅打了一針強心針!呵呵!我們接著來看,圍繞《心經》,故事又如何發展的: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陛下,龍神俱在家,只是這國師法不靈,請他不來。等和尚請來你看。”國王道:“即去登壇,寡人還在此候雨。”行者得旨,急抽身到壇所,扯著唐僧道:“師父請上臺。”唐僧道:“徒弟,我卻不會祈雨。”八戒笑道:“他害你了,若還沒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帳!”行者道:“你不會求雨,好的會念經,等我助你。”那長老才舉步登壇,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歸神,默念那《密多心經》。正坐處,忽見一員官,飛馬來問:“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燒符檄?”行者高聲答道:“不用!不用!我們是靜功祈禱。”

這個故事是很好玩,這里不多說,只是略代,這個長老也不會什么其他的佛學理論了,估計只會念《心經》,呵呵! 以前他不是高僧,會小乘佛法嗎,怎么遇到事情都是《心經》,呵呵!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八十回 姹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卻說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見性,諷念那《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忽聽得嚶嚶的叫聲“救人”。

這里,已然到了第八十回,唐僧已經經過了很多次困難險阻,來看看他現在對《心經》的態度,卻說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見性,諷念那《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里用了個“諷”字,在我看來可謂非常奧妙,因為前面大家看,有四個字,那就是“明心見性”,歷經千辛萬苦,恍然明白了什么呢?我們需要對他的心靜的改變做個詳細的分析過程,這個以后說,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卻說長老辭別了欽法國王,在馬上欣然道:“悟空,此一法甚善,大有功也。”沙僧道:“哥啊,是那里尋這許多整容匠,連夜剃這許多頭?”行者把那施變化弄神通的事說了一遍,師徒們都笑不合口。正歡喜處,忽見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馬道: “徒弟們,你看這面前山勢崔巍,切須仔細!”行者笑道:“放心!   放心!保你無事!”三藏道:“休言無事。我見那山峰挺立,遠遠的有些兇氣,暴云飛出,漸覺驚煌,滿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行者道:“你雖記得,還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凈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所以,略過篇幅不多,先是師傅好像悟空一般也能看出了些許困苦端倪,是佛是真的長進了,呵呵,師徒二人,對所理解和傳授的《心經》有了懷疑和討論,這也是,上篇中,唐僧諷念的原因吧!大家多讀幾遍,現在的長老心靜絕不似以前,而是,心神頓爽,萬慮皆休!原來,千經萬典,只是修心!這次是真的領悟了,呵呵!下面這一回,是最后一次提到《心經》了,各位看官且看: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卻說唐僧四眾,餐風宿水,一路平寧,行有半個多月。忽一日,見座高山,唐僧又悚懼道:“徒弟,那前面山嶺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這邊路上將近佛地,斷乎無甚妖邪,師父放懷勿慮。”唐僧道:“徒弟,雖然佛地不遠。但前日那寺僧說,到天竺國都下有二千里,還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臉!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禪和子,聽過講經,那里應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甚么曉得,解得!怎么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里曉得講經!”三藏道:“悟能悟凈,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這里只是稍提一下,但作為《心經》的結尾,卻意義非凡,悟空什么都沒說,長老也不說,后來借八戒和沙僧的嘴,三藏才說明了真實的意義,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跟西游記第一回相呼應,整個取經的過程,恰好是一個“尋心”的過程,奇妙吧,哈哈,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目前這個階段的理解!

到此,《心經》在西游記里的描述告一段落,從這里我們也能總結出,作者對《心經》的理解和滲透,從我開始念誦《心經》到現在,我也從沒想過到底何解,只是,念誦,讀,慢慢的讓那種精神滲透!

說起來,有人肯定又說,你咋信佛教了呢,其實,我們可以去查看一下,《心經》,并不是只有信奉佛法的人可以讀,西方人也讀,好東西,沒有宗教的限制,覺得好就可以讀,覺得對改善自己的心境有用都可以讀,可以寫!

當然,我覺得是非常有用的,不過,再次聲明,我不是佛教徒,佛法和佛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經過幾千年的流傳,能稱之為“經”的肯定是好東西,根本就不容許我們有任何的質疑,《易經》,《道德經》,《圣經》……,好吧,如果有機會,有能力,我還會跟大家嘮叨的!

說回,《心經》,只有260字,看完此文,想學又找不到方法的,找我哦!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如有興趣,可以點擊以下鏈接

《心經》各版本唱誦念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一 最愛看的是《西游記》 《西游記》是一部中國名著,我們從兒童時代就已經對《西游記》里面的人物啊,故事啊,非常的...
    冬日暖揚閱讀 2,899評論 5 11
  • 枯藤老樹昏鴉 空調wifi西瓜 葛優同款沙發 夕陽西下 我就倒下一趴 蟬影高歌盡, 孤石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唯...
    風狼志閱讀 129評論 1 0
  • 今天又來回顧我進入《簡書》以后的美麗心情,因為有簡書平臺給我紀錄人生旅途的喜怒哀樂、生活里的多姿多彩、親情的溫暖兒...
    獨善其修閱讀 1,204評論 72 46
  • 來簡書也快一個月了,和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是奔著上首頁,但是上首頁何其容易,寫滿一千字,已經用盡自己的洪荒之力了。...
    離央閱讀 409評論 11 3
  • 6月3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下午兒子放學一回來,就迫不急待的拿出老師獎勵給他的帶有獎章的本子給我看...
    一年級八班崔皓媛閱讀 143評論 0 0